丹麥公開解剖動物:教育兒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台灣動物新聞網文/ 李娉婷 

丹麥的奧登斯動物園(Odense zoo)15日不顧反對聲浪,於園區公開解剖一隻1歲雌獅、並現場展示動物內臟,吸引300至400位民眾圍觀,其中包含不少兒童,爭議十足的作法引來外界批評,但大多數的丹麥人並不特別大驚小怪──奧登斯動物園公開解剖動物的作法已經執行了20年,而這樣的作法也受到當地民眾歡迎。

文章插圖

奧登斯動物園分別在2013年和2015年被選為歐洲最佳動物園,每年有50萬的參訪人次,是相當受歡迎的動物園。9個月前,奧斯登動物園獅子數量過多,園方為避免近親繁殖,將一隻健康的1歲雌獅殺死,並計畫在10月中公開解剖,當時的撲殺行動已遭到動保團體大力抨擊,而儘管外界反對聲浪高漲,奧斯登動物園仍如期舉行公開解剖活動。

奧登斯動物園一年會舉辦1-2次的公開解剖活動,且不限制觀賞者年齡,在當地時間15日,園方在數百位成人、兒童的見證下解剖雌獅,不少民眾因刺鼻的氣味露出糾結的表情、或皺眉遮掩口鼻,但仍停留繼續觀賞解剖過程。

文章插圖

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生物倫理學教授、丹麥動物倫理委員會前主席桑德(Peter Sandøe)表示,解剖是丹麥的古老傳統,歷史可追溯到400年前,對丹麥的學齡兒童而言,在假日出門觀看解剖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可以打開他們的科學之眼。

桑德說明,丹麥在2到3代前還是農業社會,多數丹麥人認為動物就是動物,不論他們是狗、牛、長頸鹿或是獅子,「在英國和美國,人們非常關心走失的小狗或動物園的動物,然後回家吃豬肉」,桑德表示這樣的傾向在丹麥並不顯著,大多數丹麥人注重動物福利,而不是把牠們擬人化。

文章插圖

丹麥的哥本哈根動物園(Copenhagen Zoo)去年也曾因撲殺健康長頸鹿而備受國際批評,哥本哈根的科學主任霍爾斯特(Bengt Holst)對此表示,他的工作是保護物種,而不是個別的動物,「不要把自然變成迪士尼世界」,動物園有責任顯示真實狀況,但顯然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

奧登斯動物園動物飼養主任克莉史汀森(Nina Collatz Christensen)表示,當然也有少數孩童退縮、他們會離開現場,但大多數的孩子專注於解剖過程,好奇並提出問題,「有些人陷入了情感之中,而不是去思考科學面」,克莉史汀森說,他們要讓孩子了解,如果晚餐中有豬肉或牛肉,就必須先殺死動物,人們卻因為牠是一隻可愛的獅子而反應過度。

台灣動物新聞網 logo

台灣動物新聞網

「台灣動物新聞網」是一個立足台灣,心懷全世界動物的資訊平台。雖然報導主題環繞著大家熟識或不熟悉的蟲魚鳥獸,但核心信念是透過對動物的關切,落實動保和環保。 因為此刻因棲地消失難以覓食的北極熊,極可能是來日人類的寫照! 關心地球村,請別忽略了動物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