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吵7天假? 中世紀農民的放假天數讓你超羨慕

對中世紀的農民來說,生活在中世紀可不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他的生命受到飢荒、疾病、還有一大堆戰爭所威脅,他的食物及個人衛生需求可能遠遠不及實際狀況。儘管中世紀農民的生活聽起來像個不幸的可憐人,但有件事情可能還是會讓你大為嫉妒:他的假期。

文章插圖

讓我們來一一細數農民的假期

犁田與收割確實是個折騰人的工作,但是農民們幾乎都可以享受到八周甚至半年的休息。教會為了不讓人們有心思想著要革命,強制性地制訂一大堆法定假期,像結婚、追思會、出生都意味著一個禮拜的慶祝會。

當馬戲團表演或運動比賽來臨時,農民也可以排出休息時間來好好享樂,更不用提每個禮拜總會要大夥好好休息的星期天「安息日」。

一旦種植和收成的季節結束後,等著農民的就是大把時間的休息時光,經濟學家薛荷(Juliet Schor)便指出 14世紀的英國農民一年工作大概不會超過 150天。

至於現在嘛

至於現代的美國勞工呢?在工作一年之後,平均他們一年可以拿到 8天假期。

文章插圖

與預測的不太一樣

其實本來不該是這樣的,奠定現代經濟學的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預期,到 2030年,先進社會將會有足夠的財富可以專心享受休閒時光,讓工作時間不再主導他們的生活——當然,目前為止的社會和這樣的預測相去甚遠。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轉變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有些人指出現在美國人一天工作 8小時,一周只需工作 40小時,跟 19世紀一個禮拜超過 70、80的工時相比明顯是一大進步。

但是薛荷認為,19世紀是人類勞動史的極端值,實在不應該拿那個時代的工作時數來比較。再說,「一周工作 40小時」的標準已經很久沒有改變了,人們寧可守在一天 8小時的現狀裡頭,而不願去看看更早之前,在 200、300、400年之前,許多人根本沒有工作這麼多小時。

文章插圖

過去生活悠哉  自己的時間多

除了有長長的假期,經濟學家薛荷在他的筆記中寫到,中世紀的農民每天都有時間好好享用他們的餐點與一頓午覺:「他們生活的步調很緩慢,甚至可以說是悠悠哉哉的。我們的祖先可能不是很富有,但是他們有一大卡車的休閒時光。」

現在就算有假也是在上班

快轉到 21世紀的現在,美國是先進國家裡唯一沒有國定假日政策的國家。許多美國勞工必須在國定假日工作,也無法妥善運用他們的特休(指企業給雇主的特別休假)。就算他們好不容易騰出時間休息,可能也得一邊與孩子露營、在海灘曬太陽時,一邊分神處理公事上的郵件等等。

工作保障低 有假不敢放

有些人說美國勞工沒有妥善運用假期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但是現今的美國勞工處在一個失業率高、就業保障不穩定、工會薄弱的狀態,勞工們可能會別無選擇地融入現今的職場文化裡頭,「主動」放棄他們的假期。

小補充:為什麼會說美國就業保障不穩定?

美國職場在雇用時大多有一條「任意聘僱條款」(Employment at will),是指公司隨時可以無條件解僱員工,也沒有任何義務支付資遣費,雖然相對來說員工也可以隨時終止雇傭關係,但是這種條款帶給勞工的壓力,讓他們不敢針對假期的問題提出異議。

文章插圖

勞工福利一路下墜

1980年代後,勞工福利便一路下滑,經濟危機也讓許多政治家有藉口砍掉休假時間、提高退休年齡、取消社會保險計畫,像是失業救助、老人福利等等。

就算在某個地方年資夠長,也不代表得到的特休日會增加,讓許多人寧願在不同工作跳來跳去。自從經濟大蕭條以後,計時打工類的職缺便不斷上升,也讓特休對美國人而言成為了既遙遠又朦朧的記憶。

可能還沒墜到谷底

然而,「辛勤工作」的價值觀似乎完全沒有底線,就算不斷有研究指出超時工作會降低生產力,假期能提升勞工的工作表現,也沒有改善目前的狀況。

文章插圖

那麼歐洲呢?

在歐洲,平均每年都有 25-30天的假期,雖然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與希臘總理薩馬拉斯(Antonis Samaras)都暗示長假期的日子快終結了,但是「增加工時來提升國家經濟」這種說法也沒有隨之出現。

希臘 vs 德國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深受經濟危機所苦的希臘,其工作時數是全歐洲之最,相對來說,歐洲經濟重鎮德國在歐洲工作時數的排名是第二少。雖然有著更多的休息時間,德國在歐洲 25國的生產力排行卻是第 8名,反觀希臘則是第 24名。

文章插圖

人際、健康跟著遭殃

除了過度工作導致工作精力被燃燒殆盡,人們也很容易犧牲掉與家人、朋友的相處時光,健康狀況也因此大為惡化。憂鬱症、高死亡風險就是這個沒假期的國度所帶來的結果。

有人想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也有人試著要反轉這種結果,像是想推動一年 3周假期的經濟學家萊許(Robert Reich),或是曾在 2009年提出「有薪假法案」的議員格雷森(Alan Grayson)——雖然這條法案一腳都沒有跨進國會裡頭就是了。

上線時間:2016/11/09
增修時間:2016/11/10 更正錯字

編註:地球圖輯隊精選評論文章,希望能幫助網友從多面向思考。本文意見為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本文作者帕拉摩(Lynn Stuart Parramore)是長期為《路透社》撰寫文章的評論家。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