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5歲是隨機思考能力的顛峰

想隨機想出一件事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困難許多,畢竟我們總會依循記憶、周遭事物來取得靈感,而一份研究發現,這種隨機思考的能力其實會隨著我們的年紀有所改變。

文章插圖

隨機思考其實不容易

創造隨機其實一點也不容易,一如法國科學研究團隊LABORES的成員澤尼爾(Hector Zenil)所說:「這就像看到雲朵或星星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想從裡頭找出圖形一樣。」

大腦就是個演算法

澤尼爾也補充道:「大腦其實是個密集演算法,它並不是隨機的,也不是像擲硬幣那樣的運作方式。」

文章插圖

隨機背後考驗的是認知能力

所謂隨機思考的能力,其實也與大腦的認知功能有關,認知能力包含了注意力、自制力、工作記憶、學習能力等等,而高度發展的認知能力則與創造力脫不了關係。

25歲是顛峰

為了瞭解人類的行為有多複雜,LABORES也對人隨機思考的能力作進一步分析,而研究結果發現,這種隨機思考能力的年齡顛峰是 25歲,之後該能力就會逐年遞減,這也就意味人類的認知能力顛峰是在 25歲。

文章插圖

超過三千名受試者的實驗

他們一共針對了 3,400人進行研究,受試者的年齡介於 4-91歲。接受測驗的人必須要在線上完成 5項作業,像是假設 12次擲硬幣的結果、猜測已經洗好的撲克牌順序等。之後研究者就會分析受試者的回答到底夠不夠隨機。

人腦 vs 電腦程式

研究者使用了一種叫做「隨機演算法」的程式來協助分析受試者的答案到底夠不夠隨機,如果「隨機演算法」沒辦法創造出跟受試者一樣的結果,或是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創造出來,就代表受試者隨思考的能力越強。

澤尼爾形容這就像是在考驗人們超越電腦的能力,他說:「這就像一種逆圖靈測試(編註)。」

編註:根據《維基百科》,英國著名數學家圖靈(Alan Turing)認為,如果一台機器能夠(通過電子設備)與人類展開對話,而且不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麼這台機器就具有智能。

文章插圖

25歲、60歲是隨機思考的轉捩點

而研究結果發現,人們在 4-25歲時隨機思考的能力會穩定提升,但是只要一過 25歲,人的認知能力就會開始穩定下滑,而且一過 60歲後就會急速下降。

年齡唯一具影響力的因子

研究者澤尼爾指出,在控制性別、語言差異、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變項後,年齡是唯一具影響力的因子。

另一名研究者費雪(Martin Fischer)說:「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隨機思考的能力在年齡間的變動。」

未來可應用在神經退化者身上

費雪也相信,如果這份研究獲得證實,那麼在未來就能藉由測試隨機」的能力,在有控制組的情況下衡量神經退化患者的認知能力。

現在LABORES也開始尋找患有阿茲海默症(Alzheimer)、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等神經退化或精神疾病的人一同進行實驗。


延伸閱讀:《手機遊戲妙處多 英學者要用來找出失智症
研究:複雜工作可能有助記憶力
人在陌生地方睡覺時 有一半大腦會醒著

參考資料:
01 Our Ability to Keep 'em Guessing Peaks around Age 25
02 Our ability to think in a random way peaks at 25 then declines
03 Turning 25? This may be the best time of your life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