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待產北極熊 煉油公司封橋堵路
受氣候變遷影響,海冰日益融化的衝撃下,北極熊的生活處境越來越困頓,包括因為陸上獵物的銳減,牠們必須學習長泳和長時間潛水,以取得食物,縱然如此,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仍預估,牠們的族群數量在40年內將減少30%。而最新情況顯示,隨著棲地的消失,以往會盡量避開人類的懷孕北極熊,現在竟然被迫進入人類的領域和石油廠區待產!

北極圈海冰越來越少,迫使懷孕北極熊只能冒險進入人類的領地掘洞待產,這張得來不易的北極熊母子照片,融化了許多人的心。取自:《華盛頓郵報》
合作廠商
阿拉斯加的石油蘊藏豐富,2017年3月又發現新油田,縱橫雪地的油管成為一景,也讓失去棲地的北極熊幾乎無處可容身。這隻母熊就選在煉油設施附近的雪地掘洞待產。 取自:polarbearsinternational.org
合作廠商
2017年3月18日,Hilcorp Alaska LLC的工作人員終於等到北極熊媽媽帶著新生寶寶出洞,留下這張在石油設施旁的影像。取自:ktuu.com
合作廠商不僅煉油廠人員借助裝載紅外線攝影機的飛機,小心監看著洞穴內北極熊的一舉一動,由國際北極熊組織和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共組的一支研究團隊,也使用遠距監視系統監測著洞穴。
Hilcorp Alaska LLC的野生動物專家夏普(Beth Sharp)已在北阿拉斯加定居近20年,也不免疑惑,「一般來說,北極熊會遠遠躲開油田設施」。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的生物學主管普特南(Christopher Putnam)則指出,美國地質學研究人員已發現南博福特海(south Beaufort Sea)一帶的北極熊,因應北極海冰的變化,在陸地挖掘待產洞穴的情況日漸增加,這也代表著未來會有更多的小北極熊將在煉油廠附近誕生,因此必須備有相關計畫。

當待產北極熊在挖掘的洞穴中休息時,由保育組織和大學合組的研究團隊就利用熱顯像技術,遠距觀察牠(亮點)的動靜。取自:polarbearsinternational.org
合作廠商Hilcorp Alaska LLC也立下了一個保育野生動物的好範例,該公司早在2016年的12月發現掘洞的母熊,並採取系列保護措施,直到2017年的3月18日才觀察到母熊帶著新生小熊出洞,在附近活動了兩週左右,這對母子才離開居住了3個多月的洞穴,出海捕捉海豹去了。而在這段期間,該公司不曾對外宣揚,更沒有藉機引入媒體報導,美聯社的記者在5月19日才獨家發布這個消息。
這也似乎是一個「經濟和保育兼顧」的好案例,美國一些媒體表示,在反對石油產業的聲浪中,曾有負評的Hilcorp Alaska LLC,用小北極熊的影像融化了大眾的心,也顯示分布在阿拉斯加的這些石油公司,可以為保育北極熊盡份心力,維繫住牠們的命脈!

美國媒體希望這個實際案例,能讓更多阿拉斯加的石油公司投入北極熊保育工作,至少能在待產母熊出現時,提供一個安心、安靜的環境。 取自:polarbearsinternational.org
合作廠商
延伸閱讀:《北極熊是「溫柔漢」?暖心影片的殘酷真相》
《與氣候變遷賽跑 跟北極融冰爭奪化石的考古學家》
《美國退出《巴黎協議》 對國內外帶來什麼影響?》
更多台灣動物新聞網精彩內容:
《氣候變遷亂嗅覺 北極熊恐餓肚子!》
《開採石油、盜獵 野生旋角羚剩3隻》
《生死一瞬間 主人救回落「冰」狗》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