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尋找成吉思汗墓的技術,讓保護北極熊燃起希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黃嬿  

成吉思汗征服的領土覆蓋亞洲到中東直逼歐洲,是歷史版圖最大的帝國,雖然他過世 800 年,至今還沒有人知道他的安息之地在哪,全世界考古學家和科學家一直對尋找他的陵墓毫不厭倦。最近環境保育科學家就從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發現一項科技用來找北極熊巢穴,目的是保護育兒期間的北極熊母子不被人類活動干擾。

文章插圖

全世界北極熊剩不到 2.6 萬隻,科學家預期到本世紀末,世界三分之二北極熊會消失,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冰融化是北極熊最大威脅。美國楊百翰大學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野生動植物科學家和北極熊國際組織的團隊一直在尋找檢測北極熊巢穴的技術,有天無意間從廣播聽到一種技術叫合成孔徑雷達 (SAR),讓科學家拿來派上用場。

SAR 是微波成像雷達,透過感測器主動收集與地球相互作用後反射回去的能量數據產生高解析度圖像。維基百科一張金星表面圖像,就是由麥哲倫號搭載的合成孔徑雷達拍攝。

文章插圖

自合成孔徑雷達發明以來,廣泛應用於遙感和地圖測繪,搭載於衛星的合成孔徑雷達已使用在環境與災害觀測。SAR 也被軍方檢測隱藏的敵方營地、坦克和車輛,並用作尋找雪崩倖存者的潛在工具。現在科學家正在用這種技術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透過穿透蒙古地區上層林冠層,尋找埋葬結構的廢墟。

這項技術用來尋找北極熊巢穴很適合,因為雪下的北極熊巢穴很難發現,冬季時小熊依靠母熊的奶和巢穴安全生存,然而阿拉斯加北部的冬季石油勘探和開發活動可能會干擾母熊及小熊,種種騷亂會迫使恐懼的母親放棄巢穴,降低小熊的生存機會。

文章插圖

北極熊保護科學家以找到並保護巢穴為使命,採用這項技術後,已在今年 3 月於猶他州的雪山高原試驗。科學家說,「如果我們有個工具可確切說出北極熊巢穴的位置,就可讓人們遠離那些地方。我們必須保護那些巢穴。」

當前檢測北極熊巢穴的技術是採用 15 年以上的紅外線熱像測溫技術 (FLIR),這種技術成效很低,只能找到不到一半的巢穴。SAR 提供更廣泛的掃描範圍,且能提供特定位置,不僅圖像。此外,這項技術還可在氣候不利條件下工作。

科學家現在使用的是機載雷達,未來有可能從太空衛星探勘北極熊,繞過北極的人造衛星會提供北極熊數量和移動的概念,這項技術目前已有,未來十年若能應用於北極熊保護,將具革命性意義。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