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做到!」海報女主角過世
你有沒有覺得眼前的這張海報很眼熟呢?這張海報中的主角舉起手臂展現女力形象,已經成了現代社會的女權象徵。近日,被認為是海報中模特兒的女子弗雷莉,以 96歲的高齡與世長辭,然而她留下的身影將繼續影響世世代代的女性。

近日,弗雷莉以 96歲的高齡與世長辭,但她在二戰時期留下的身影將會流存許多人心中。
Photo: wiki commons
對美國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常常看到這張海報,大眾文化也利用這個形象變形。
歐新社/達志影像
圖為 1942年,寫詞人艾文思和作曲家勒布合作的歌曲〈蘿西鉚釘工〉的單曲封面,這首歌描寫了二戰時期勤勞的生產線女工。
Photo: Wikipedia「蘿西鉚釘工」
對大部份的美國人來說,這張海報被暱稱為「蘿西鉚釘工」(Rosie the Riveter),這個稱號的由來與寫詞人艾文思(Redd Evans)和作曲家勒布(John Jacob Loeb)有關,他們兩人在 1942年寫了一首名為〈蘿西鉚釘工〉的歌。
在這首歌裡,女主角蘿西是一名勤勞的生產線員工,在戰時協助美國的製造業發展。這張海報裡描繪的女性與蘿西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這張海報便以「蘿西鉚釘工」這個別名流傳了下來。
數十年來認錯人
然而,海報裡的女子一開始被誤認成其他人,直到數十年後弗雷莉現身,證明了自己才是海報裡的女子。
圖為弗雷莉年輕時在海軍工廠工作的身影,這幾張黑白照被認為替海報繪師米勒帶來靈感。
圖中最左邊的就是年輕時的弗雷莉,為了工作方便,她都會把頭髮用頭巾綁起來。
參觀博物館 看到自己的照片
2009年,弗雷莉到博物館參觀,她在一幅攝影作品中看見了自己,這張照片就是新聞攝影師幫她拍的那一張黑白照,也是日後帶給海報繪師米勒靈感的那張照片。然而,照片底下標註的不是弗雷莉,而是當時 19歲、在密西根州金屬工廠工作的朵伊爾(Geraldine Hoff Doyle)。
站在機具旁的是我
朵伊爾表示,她在 1984年時在AARP雜誌Modern Maturity上,看到了這張照片,她很快就認為照片裡站在車床旁的女子是自己。在 2010年朵伊爾過世前,她都被大眾認為是帶給「蘿西鉚釘工」海報靈感的女子,許多歷史學家和新聞記者認為,海報繪師米勒拿朵伊爾當作模特兒。

圖為朵伊爾的照片,多年來許多歷史學家和新聞記者都認為,她是帶給海報繪師米勒靈感的模特兒。
Photo: Wikipedia想要為自己正名
看到照片中的自己被標錯名字,弗雷莉感到很不安,她在 2016年接受《時人》雜誌訪問時表示:「我只是想要回自己的身分,我不要名利,但我真的想要自己的身分。」
四處奔走想證明
隨後弗雷莉開始到處奔走,想要證明自己是照片中的女子,然而她並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直到她在 2015年遇到了西東大學專門研究國內宣傳的傳播學教授金布爾(James J. Kimble)。

2011年,在二戰期間投入工廠生產線的蘇莎(Marian Sousa)參加了珍珠港事變 70周年,並拿到了「蘿西鉚釘工」的紀念品。這些在二戰時期於工廠工作的女子都會被暱稱為「蘿西」。
美聯社/達志影像
對大眾來說,「蘿西鉚釘工」海報裡女主角的自信已經成了女權的象徵。
歐新社/達志影像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然而,外界仍認為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海報繪師米勒是參考了弗雷莉的照片畫下了「蘿西鉚釘工」,但弗雷莉的照片在海報畫好前被多家媒體刊登,其中包含米勒老家發行的《匹茲堡新聞》,海報裡女子和弗雷莉當時的打扮與樣貌也非常相像。
批評塑造偶像崇拜
不過,專門研究「蘿西鉚釘工」的學者寇爾曼(Penny Colman)對弗雷莉激發海報繪師米勒靈感這件事,仍然抱持懷疑的態度。
寇門說:「畢竟對一個文化來說,比起處理圖像背後有關女性在美國歷史的關鍵時刻展現權力這件事,把單一女性抓出來談會比較討喜。」寇門接著批評外界將弗雷莉捧成唯一的典範這件事。
樂見其成當象徵
然而,無論生前受到多少挑戰,弗雷莉在 1月20日於華盛頓州的長景市(Longview)過世,享壽 96歲。
她最後一次接受《時人》雜誌訪問時說:「目前,這個國家的女性需要某些象徵,如果她們認為我是,我樂見其成。」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