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女性上工去
1941年,當年僅 20歲的美國女子弗雷莉(Naomi Parker Fraley)在加州阿拉米達市(Alameda)的海軍工廠工作時,她絕對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女力的象徵。
在珍珠港事件後,大部分屆入伍年齡的美國男性都被徵召上了戰場,美國急需女性來填補工廠的空缺,弗雷莉和其他上百萬名女性響應了政府的號召,來到海軍工廠製作機具鎖鉚釘。
拍下工作的樣貌
有一天,一名攝影師來到了工廠拍下弗雷莉戴著紅色頭巾、辛勤工作的樣貌,這張照片據說之後成了海報繪師米勒(J. Howard Miller)的靈感。
海報靈感來自她
米勒在 1943年為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公司繪製的海報中,畫了一名鼓起二頭肌、穿著藍色工作服、戴著紅色頭巾的女子,一旁搭配了「我們做得到!」的字樣。
只是為了生產力
這張海報一開始只是為了鼓勵員工提高產能,和提倡女權沒有關係,然而在數十年後,這張海報被認為是女性賦權的象徵。二戰時期,美國女性對製造業的貢獻,也在這張海報中成了永恆。
「蘿西鉚釘工」
對大部份的美國人來說,這張海報被暱稱為「蘿西鉚釘工」(Rosie the Riveter),這個稱號的由來與寫詞人艾文思(Redd Evans)和作曲家勒布(John Jacob Loeb)有關,他們兩人在 1942年寫了一首名為〈蘿西鉚釘工〉的歌。
在這首歌裡,女主角蘿西是一名勤勞的生產線員工,在戰時協助美國的製造業發展。這張海報裡描繪的女性與蘿西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這張海報便以「蘿西鉚釘工」這個別名流傳了下來。
數十年來認錯人
然而,海報裡的女子一開始被誤認成其他人,直到數十年後弗雷莉現身,證明了自己才是海報裡的女子。
圖為弗雷莉年輕時在海軍工廠工作的身影,這幾張黑白照被認為替海報繪師米勒帶來靈感。
圖中最左邊的就是年輕時的弗雷莉,為了工作方便,她都會把頭髮用頭巾綁起來。
參觀博物館 看到自己的照片
2009年,弗雷莉到博物館參觀,她在一幅攝影作品中看見了自己,這張照片就是新聞攝影師幫她拍的那一張黑白照,也是日後帶給海報繪師米勒靈感的那張照片。然而,照片底下標註的不是弗雷莉,而是當時 19歲、在密西根州金屬工廠工作的朵伊爾(Geraldine Hoff Doyle)。
站在機具旁的是我
朵伊爾表示,她在 1984年時在AARP雜誌Modern Maturity上,看到了這張照片,她很快就認為照片裡站在車床旁的女子是自己。在 2010年朵伊爾過世前,她都被大眾認為是帶給「蘿西鉚釘工」海報靈感的女子,許多歷史學家和新聞記者認為,海報繪師米勒拿朵伊爾當作模特兒。
想要為自己正名
看到照片中的自己被標錯名字,弗雷莉感到很不安,她在 2016年接受《時人》雜誌訪問時表示:「我只是想要回自己的身分,我不要名利,但我真的想要自己的身分。」
四處奔走想證明
隨後弗雷莉開始到處奔走,想要證明自己是照片中的女子,然而她並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直到她在 2015年遇到了西東大學專門研究國內宣傳的傳播學教授金布爾(James J. Kimble)。
懷疑影中人身分
金布爾在遇到弗雷莉前,已經花了 6年的時間想要尋找照片中的女子,他懷疑影中人並不是朵伊爾,最後總算被他發現了當時一份新聞報紙上的圖說,底下標上了弗雷莉的名字。
找到照片女主角
2016年,金布爾教授在《修辭與公共事務》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指出他認為「蘿西鉚釘工」海報的女主角就是弗雷莉,這也是弗雷莉的故事第一次廣為人知。
職業生涯的亮點
金布爾教授表示,當他拜訪弗雷莉的那一天真的很開心,「我不得不說這是我職業生涯的亮點,我有這個榮幸能跟她說話」。
「勝利!勝利!勝利!」
當記者打電話給弗雷莉,問她被正名的感覺時,弗雷莉大聲地表示:「勝利!勝利!勝利!」
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然而,外界仍認為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海報繪師米勒是參考了弗雷莉的照片畫下了「蘿西鉚釘工」,但弗雷莉的照片在海報畫好前被多家媒體刊登,其中包含米勒老家發行的《匹茲堡新聞》,海報裡女子和弗雷莉當時的打扮與樣貌也非常相像。
批評塑造偶像崇拜
不過,專門研究「蘿西鉚釘工」的學者寇爾曼(Penny Colman)對弗雷莉激發海報繪師米勒靈感這件事,仍然抱持懷疑的態度。
寇門說:「畢竟對一個文化來說,比起處理圖像背後有關女性在美國歷史的關鍵時刻展現權力這件事,把單一女性抓出來談會比較討喜。」寇門接著批評外界將弗雷莉捧成唯一的典範這件事。
樂見其成當象徵
然而,無論生前受到多少挑戰,弗雷莉在 1月20日於華盛頓州的長景市(Longview)過世,享壽 96歲。
她最後一次接受《時人》雜誌訪問時說:「目前,這個國家的女性需要某些象徵,如果她們認為我是,我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