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爆紅歌曲《This is America》在談些什麼?

你有在YouTube上看過《這就是美國》(This is America)的MV了嗎?如果沒有,不妨先來看一下。

這首名為《這就是美國》的新曲在短短幾天內,就在YouTube累積超過 6,000萬的點閱率,究竟這首歌有著什麼樣的元素,讓它可以一推出就轟動呢?

對各種社會議題的控訴

這首歌是本月 5號,身兼演員、作家、歌手的「幼稚岡比諾」(Childish Gambino),本名為唐納·葛洛佛(Donald Glover))所推出的全新單曲。

它既赤裸又隱晦地描繪出美國社會的槍枝崇拜、種族歧視、警察暴力、非裔美國人困境,以及速食文化等社會議題,也讓許多人反覆研究影片中的種種細節,希望可以一解影片中的「謎題」,【地球圖輯隊】也特別整理了幾個最廣為大家討論的說法,就跟著小隊長的腳步,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文章插圖

蹦跳的吉姆·克勞

在影片開始,葛洛佛以一種奇異的姿勢行刑了一名頭戴頭套的男子,很多網友均指出,這個姿勢和 1832年出版的諷刺漫畫《蹦跳的吉姆·克勞》非常相似,吉姆·克勞(Jim Crow)是該漫畫中一名黑人角色的名字,並在當時成為了「黑鬼」的代名詞,當 1876年,美國各州頒布種族隔離法案時,該法案也時常被稱為《吉姆·克勞法》。

文章插圖

神聖不可褻瀆的槍枝vs受害者

在下一幕,一名男子恭敬地用雙手將葛洛佛的手槍拿走,但在畫面另一端,遭到槍殺的人卻只是被其他人拖離現場,這幾幕是在諷刺比起關心受害者,美國社會似乎更在意能不能擁有槍枝,這樣的意涵也在影片中段,葛洛佛突然拿出步槍射殺 10名唱詩班的黑人成員時又出現了一次。

其實「射殺唱詩班」也暗指 2015年的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槍擊案(Charleston church shooting),那時一名白人兇嫌持槍殺害了 9名黑人教徒,並在後續審判中承認自己是基於種族因素犯案。

文章插圖

歡騰現場背後  被忽視的畫面

整支影片中,你不時可以看到葛洛佛和一群學生神情歡快地跳著舞,然而,當你只注意到這個畫面時,其背景卻是各種暴動、衝突的混亂景象,呈現出在當今的美國社會,人們已經習慣被餵養各式各樣的娛樂,他們深陷速食性文化中,卻忽視各種社會問題,或是輕易忘記那些發生過的暴力事件。

什麼都要拍  什麼都要傳

當影片帶到人們拿著手機把眼前的暴動情景拍攝下來時,也有一說這是在諷刺人們無處不上傳的行為。

文章插圖

是手機還是「工具」?

而歌詞中「這是手機/那是工具」(this a celly / that's a tool)也被相信擁有雙重意涵。

工具也有「槍枝」的意思,因此有部分的人指出,這句歌詞暗指今年 4月中在美國加州沙加緬度(Sacramento)發生的事件,當時 22歲的克拉克(Stephon Clark)拿著手機在自家後院移動,卻被警方誤以為他拿著「工具」而將之擊斃;與此同時,這句歌詞也可以解讀成手機作為一種紀錄(警察暴力的)工具

文章插圖

賣弄人們對黑人的刻板印象  終遭反噬

最精彩的或許是影片中探討了成功/娛樂性與黑人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一如許多人指出,在影片中扣下扳機的都是葛洛佛這名「黑人」,再搭配歌詞中出現的「我奶奶告訴我:去賺你的錢,黑人。」(Grandma told me: Get your money, Black man)。

人們認為這是葛洛佛控訴許多黑人創作者(嘻哈歌手、靈魂樂、喜劇演員)會透過描述人們對黑人的刻板印象來創造娛樂性,並藉此賺得金錢和名聲,但這在無形中卻又加深一般人對黑人的偏見(如把槍枝/犯罪者等標籤和黑人畫上等號)。

幫自己人的苦難推了一把

《紐約客》的編輯菲利克斯(Doreen St. Félix)便認為,葛洛佛是透過扣下扳機的舉動,強調出這些黑人創作者的種種舉動,其實是在幫黑人社群的苦難多添一分力。

文章插圖

快樂與恐怖綜合而成的情緒

一如《大西洋日報》所形容,這支影片混雜著快樂和恐怖的感受,才會讓觀看者在當下如此不舒服(比如說影片前一秒出現「射殺唱詩班」、後一秒就出現讓人想跟著扭動身體的輕快節奏)。

《紐約客》的編輯菲利克斯也總結道:「雖然有些人並不喜歡葛洛佛對於黑人文化的指控,但是不論如何,葛洛佛強迫這個社會去揭開它的瘡疤,而且在讓我們能夠喘口氣前,又開始強迫我們舞動。」

這一切真的很美國

諷刺的是,就在《這就是美國》出來不久後,網路上很快也出現了《這就是美國》影片截圖製成的惡搞梗圖,還有「《這就是美國》對自己被做成梗圖」的梗圖,這一切也再次坐實了葛洛佛在音樂影片中對美國社會的控訴,套句網友萊索(Josh Leitzel)在twitter上所說:「終歸來說,『把這就是美國做成梗圖』真的就是很美國的一件事。」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