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影片「小熊爬山壁奮鬥記」背後有什麼問題?

大自然中野生動物的互動畫面,有時總會因為觸動人們某種情緒而引起廣泛討論,但是對生物專家來說,他們看到的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文章插圖

母子熊奮鬥記

前幾天,一隻幼熊奮力爬上陡峭雪山的影片引起瘋傳,在這段由無人機捕捉到的影像中,畫面中的小熊在母親的帶領下準備爬過一片陡峭的山壁,過程中熊媽媽雖然失足了好幾次,牠還是很快就爬到了頂端。

然而,小熊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牠不斷地往上爬又一直失足滑落好幾公尺;當小熊有一度快抵達頂端時,熊媽媽卻無預警地朝牠掃了一掌,這下讓失去中心的小熊大幅滑到山壁底下——在幾乎像是一世紀的時間後,這隻小熊終於穩穩地爬向牠的母親,兩熊也迅速奔離現場。

讓人感動的畫面?

這支影片在上周五(2)出現後立刻引起熱議,影片中小熊努力向上爬、碰到挫折也不放棄的模樣也讓許多人大喊感動——但是對生物學家來說,他們看到的完全是不一樣的故事。

長達兩分半的影片中,兩熊成功爬過山壁的過程引起熱議。

一般來說  不挑這條路

其實從影片一開始,熊媽媽選擇帶著小熊爬上陡峭山壁這件事就很不尋常,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專門研究灰熊的學者蘭姆(Clayton Lamb)指出,基於幼熊的弱小性,母熊非常不可能挑選這麼危險的行徑路線,「除非牠被迫這麼做」。

如果在影片中仔細注意熊媽媽的模樣,會發現牠曾有幾次朝疑似是無人機方向的地方觀望(1:04/1:14/1:17/2:41),顯示牠已經注意到那台無人機,而且深受其煩擾,蘭姆說道:「這台無人機實際距離熊有多遠並不重要,因為從熊的種種舉動都可以看出,無人機就是靠牠們太近了。」

沒看過的物品+小孩在身邊

美國愛達荷大學的野生生物學家吉爾伯特(Sophie Gilbert)也指出,對熊媽媽來說,那台「會飛的玩意」可能是牠這輩子從沒看過的東西,當牠身邊還有幼熊跟著時,自然會加劇牠對不明物體的害怕程度。

吉爾伯特說:「很多人會覺得無人機很安靜、像鳥或紙飛機一樣,但事實上,如果靠得夠近,無人機的聲音就會變得非常大。」

在影片 1:13-1:19之間,可以看到當時的鏡頭突然過近、以及母熊揮掌的那一刻。

把小孩從危險推離

事實上,如果回到影片來看,在熊媽媽無預警揮出那一掌前,畫面很明顯地越拉越近。雖然無法確定這台無人機是主動靠近、還是只是把鏡頭拉近,不過學者蘭姆指出,如果是前者,那麼熊媽媽很可能是把接近的無人機視為某種攻擊,才會想把牠的孩子推離危險。

這個畫面根本不該出現

因此在許多生物學家眼中,如果操控無人機的人更加謹慎的話,這種險象環生的「感人」畫面根本不會出現。英國皇家學會的博士生羅伯佑緹(Dani Rabaioitti)便在twitter上寫到:「那個操控無人機的人差點就害死了幼熊。」

文章插圖

以為是威脅  變相被逼走

這樣的狀況也讓人們注意到在無人機越來越普及後,可能對環境生態帶來的衝擊。畢竟在無人機沒有保持適當的距離跟拍的情況下,就有可能讓這些動物誤判有危險逼近,干擾到牠們覓食或日常生活,甚至讓牠們離開習以為常的居住地。

行為準則比禁止重要

然而,這代表我們要完全禁止在野外使用無人機嗎?其實不是這個意思。對許多生物學家來說,無人機能深入他們無法進入的地方,也是干擾程度和成本相對低的觀察工具。因此最重要的,應該是要建立「在野外該如何無害使用無人機」的行為準則才對。

不同物種  不同影響

另一方面,野生生物學家吉爾伯特認為,研究人員應該更專注在對不同物種來說,無人機會造成的影響程度,她說:「在策略上,我們可以思考哪些動物特別容易受到無人機干擾,並且把研究重心擺在那裡...包括空中有天敵,或是會靠聲音辨識掠食者的動物。」

吉爾伯特相信,這些發現有助於生物學家擬定無人機在野外的使用準則,也可以在未來推動立法時充作參考。

目前只能靠個人

然而,在上述準則、研究出來前,吉爾伯特坦承他們就只能仰賴大眾的自主規範了,她說:「當你看到一隻正在掙扎的幼熊時,我想最負責任的作法,就是把你的無人機移至他處。」

上線時間:2018/11/10
增修時間:2018/11/12  修正錯字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