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引起討論的悲劇性新聞
「17歲的荷蘭少女因為童年遭到性侵,在深受憂鬱症所苦後選擇安樂死」,這幾天,這條新聞在各大版面廣為流傳,這在許多層面都是個令人震撼的消息,因為背後同時隱含了童年性侵、精神疾病對人生的影響、以及青少年可否安樂死等議題——然而,在我們開始討論時,必須注意這件事情:這名女孩的經歷、所受的苦痛都是真的,但她不是安樂死。
圖即為在本月 2號去世的波托芬,她今年 17歲。
以一本書寫下創傷
今年 17歲的波托芬(Noa Pothoven),在 11歲和14歲的時候曾遭到性侵,因此深受憂鬱症、厭食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所苦,她後來以《或勝出或學習》(荷蘭文Winnen of Leren,英譯Winning or Learning)一書紀錄下自己遭受性暴力、自殘、試圖自殺、被迫就診的受創過程,書中也以自己在心理健康機構被安置在隔離病房的經歷,點出荷蘭缺乏針對兒童和青少年設置心理健康機構的問題。
這樣的歷程讓她的故事廣為大眾所知、也有媒體找她採訪。
尋求安樂死 但被拒絕
去年年底,波托芬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主動到執行安樂死的其中一個機構「臨終診所」(End of Life Clinic,荷蘭文Levenseindekliniek)諮詢,詢問自己是否有資格申請協助自殺或安樂死——卻遭到拒絕。
「他們說我還太年輕、大腦還沒發育完全,也認為我應該先完成創傷治療,」當時 16歲的波托芬在接受荷蘭當地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這意味著我起碼得等到 21歲。我真的覺得很絕望,因為我沒辦法等那麼久。」
「我行屍走肉的活著」
在波托芬決定要離開人世的前幾天,她在Instagram發了一則貼文(現在已被刪除)闡述自己的想法,她提到在經過許多對話與評估後,「一切都結束了。其實我早如行屍走肉:我倖存了,卻沒有真正活著;我會呼吸,卻不是為了生活。」
波托芬的書在推出後,便在荷蘭小有名氣。
不論如何 就是不一樣
上周六(2),波托芬的姐姐宣告波托芬在單方面不吃不喝、拒絕接受藥物治療後,已經在家中特別架設的病床上過世——雖然她確實是在當局知情、父母合作的情況下結束生命,但這一切還是和法定上的安樂死或協助自殺很不一樣。
尋遍治療 沒有解方
Politico Europe的記者歐樂里(Naomi O’Leary)則和曾經採訪過波托芬的荷蘭記者聯繫後,透過一連串twitter貼文指出,雖然波托芬的家人嘗試了各式各樣的精神治療,但波托芬這幾個月來仍不斷地試圖自殺——歐樂里的家人甚至一度想嘗試電擊療法,但醫生以她的年齡過輕而拒絕。
沒有強迫餵食 但不是安樂死
歐樂里寫到:「在使用電擊療法被拒絕後,波托芬堅持表示她不想再接受任何治療......所以在 6月,她開始拒絕任何的飲料、食物,而且她的父母和醫生也同意不會強迫餵食她。」
「荷蘭媒體並沒有說波托芬的死是因為安樂死。這樣的描述是在英文媒體報導的時候才出現的。」
小補充:關於荷蘭的安樂死
其實荷蘭確實有安樂死和醫師協助自殺,也允許 12-16歲的孩童進行安樂死;然而,這個的執行包含許多前提,包括申請者確實承受了難以承受的痛苦,而且其他的解決方法、患者明確了解他所做的決定會帶來的結果等等。
此外,每一個申請案例都需要經過為期 6周的評估,根據統計,去年核准安樂死的人大多為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