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事件」延燒兩個月
緬甸的「維多利亞事件」延燒兩個月了。數千名民眾走上街頭、眾多明星轉貼文章聲援、社群媒體上相關貼文多到數不清。在緬甸法律的隱私保護下,沒有人知道這個在 5月16日被性侵的兩歲女童長什麼樣子、叫什麼名字,但民眾為她取名的代號「維多利亞」(Victoria)成了震動緬甸孩童保護與司法體制的口號。
兩歲女童疑在育幼院遭性侵
事件起源於今年 5月16日,這名兩歲女童一如往常從緬甸首都奈比多(Nay Pyi Taw)的一家私人育幼院回家後,她的母親發現女兒身上有疑似遭到性侵的傷痕。夫妻兩人立刻帶女兒前往醫院驗傷,證實女兒受到了性侵,並進一步報案。
只有一位嫌疑犯、沒有確切證據
由於女童從監視器畫面指認了兇手,直言「這個葛格(Ko Ko,緬甸語)在學校裡面做的」,這起案件截至目前為止都只有一名嫌疑犯。5月30日,警方逮捕了一名 29歲的校車司機昂覺妙(Aung Kyaw Myo),但因司法證據不足而將他無罪釋放。
為了替維多利亞討回公道,Facebook使用者在社群媒體上發起「維多利亞的正義」社群運動。
Facebook使用者發起聲援行動
根據BBC的報導,嫌疑犯被宣告無罪釋放後,這起女童強暴案引起了部分Facebook使用者的注意。兩周後,緬甸衛生體育部的資深官員溫郭郭登(Win Ko Ko Thein)發起了「維多利亞的正義」(Justice for Victoria)社群運動,受到大量明星支持和轉發,數千名Facebook使用者把大頭照換成該運動的Logo,甚至還有人發行了聲援該運動的汽車貼紙。
緬甸政府遭施壓重啟調查
6月30日,翁山蘇姬的政府發言人表示,他們已經被排山倒海的公民聲浪淹沒,警方已得到指示,將會持續調查維多利亞一案,「直到真相水落石出」。然而,緬甸司法機構長期的貪腐行為和司法成績,只讓緬甸民眾的怒火越燒越旺。
重新逮捕無罪釋放的嫌疑犯
7月3日,警方宣布他們重新逮捕了原先已無罪釋放的嫌疑犯昂覺妙,讓緬甸民眾對他們的司法體制再也忍無可忍。許多人相信,昂覺妙不是因為真的有犯案嫌疑才被重新逮捕,而是在輿論的壓力下,必須交出辦案成績的司法機構把他當作替罪羔羊,讓這起案件早早結束。
嫌疑犯可能是代罪羔羊
BBC的駐緬甸記者前往首都奈比多的該育幼機構採訪,該機構的員工指著監視器畫面表示,犯案那天,昂覺妙進入育幼院後,就在大廳等待,他根本沒有時間去機構內部找到維多利亞,並對她施暴。
院方表示不可能犯案
育幼院的一名老師寧奴(Hnin Nu)告訴BBC,她已經被偵查人員盤問了九次,她很確定昂覺妙不可能犯下此案件。「他不可能犯下案件。我們所有老師都隨時跟學生待在一起。犯案是不可能的。」另一名老師妮拉艾伊(Nilar Aye)強調,維多利亞那天一直都沒有離開她的視線範圍。育幼院院方也否認該案在校內發生。
數千名民眾上街抗議
7月6日,大約有六千名穿著白色衣服的民眾走上街頭,高舉寫著「我們要求正義」、「還維多利亞一個正義」、「不要再有下一個維多利亞」等標語的牌子,前往負責此案的緬甸中央偵查單位(Centr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仰光總部示威抗議。
聲援維多利亞,也為嫌疑犯發聲
7月9日,緬甸曼德勒城(Mandalay)致力於根除兒童性侵行為的非營利組織,號召了三千多名民眾在曼德勒市中心上街遊行。該組織的負責人表示:「這場遊行是為了維多利亞的正義。我不認為被警方逮捕的嫌疑犯是真正的犯人,我也不認為有人覺得他犯下了此案。」
呼籲政府正視兒童暴力案件
在緬甸的其他城市中,也發起了數個規模較小的示威遊行活動。這些抗議者不只是為了維多利亞的正義發聲,也是為了其他兒童受暴者發聲,呼籲政府對於不斷增加的兒童受暴案採取行動。
7月6日,一名參加仰光示威遊行的民眾拿著一把寫著「我們會救妳,維多利亞」標語的扇子。
警方偵辦毫無進度
在維多利亞強暴案爆出後,維多利亞的育幼院與奈比多的其他六間幼稚園停課了一段時間。維多利亞的父親表示,育幼院對此案並無後續的諮商或道歉,而警方的偵辦進度也不見進展,不但遺失了其他監視器畫面,審問也「沒有用」。
父親:只想知道真相
「我想要知道真相。不管要等多久,我都不會放棄。這是一起針對年幼、無辜孩童的罪行。」維多利亞的父親表示:「我不覺得這起案件最後會找到確切的證據和事實。目前為止,我所看見、所聽說的都不正當。」
嫌疑犯將送審
現在,嫌疑犯昂覺妙將會被緬甸漏洞百出、毫無信用、貪腐至極的司法法庭審理。他的辯護律師由一向不受理強暴案件的律師金蒙紹(Khin Maung Zaw)擔任,該律師去年曾為兩位被緬甸送入監獄的《路透社》記者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