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遺產在法國 不能接受
整件事情要回到去年 11月,當時馬克宏前往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Ouagadougou)的一所大學,他在學生面前講到:「我不能接受一些非洲國家大部分的文化遺產都在法國。」
他接著說道:「非洲的文化遺產除了在巴黎展出外,也要在(塞內加爾)達卡市(Dakar)、(奈及利亞)拉哥斯(Lagos)、(貝南)柯多努(Cotonou)展出,這將會列為我的優先事項。」
計畫在五年達成
當時,馬克宏還承諾道:「從今天開始,我希望能在 5年內達成這件事,以便暫時或永遠將非洲文化遺產還給非洲。」此話一出,也讓現場學生一片歡聲鼓舞。
今年三月展開調查
接著,馬克宏在今年 3月委託塞內加爾作家兼經濟學家薩爾(Felwine Sarr)和法國歷史學家薩伏依(Bénédicte Savoy)展開調查,並實際走訪了非洲的馬利、塞內加爾、喀麥隆和貝南。
上周五(23),薩爾和薩伏依的報告指出,除非法國當局能夠證明這些來自非洲的文物是合法取得的,否則當局應該要將這些文物永遠還給非洲人,而不是以長期出借的方式。
收到這份報告的馬克宏才會因此下令,要毫不拖延地將巴黎布朗利碼頭博物館收藏的 26件藝術品還給貝南。
九萬件文物要還一半
薩爾和薩伏依在報告中指出,目前約有 90-95%的非洲文物不在非洲大陸上,而專門收藏歐洲境外藝術品的法國布朗利碼頭博物館共 9萬件的非洲文物當中,有 4萬6,000件是在 1885-1960年間收購的作品,這些文物都需要歸還給當地。
薩爾和薩伏依會特別點出這段時間,是因為英國軍隊在 1897年摧毀了貝南的城鎮,燒毀王宮並掠奪當地 4,000件藝術品,包含被稱為「貝南青銅器」(Benin Bronzes)的銅盔和描繪戰爭歷史的銅板。
歐洲什麼都有 但非洲什麼都沒有
薩伏依在受訪時曾表示:「對於我們或我們的非洲同行來說,毫無疑問地法國或其他歐洲博物館必須要清空,並(將文物)填滿非洲的博物館」、「這是從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 7萬件文物,它們在 150年內來到法國,並收藏於布朗利碼頭博物館。 」
她強調,將非洲文物還給非洲是要平衡非洲遺產在世界地理上的位置,因為歐洲博物館幾乎擁有了一切,但非洲的博物館幾乎什麼都沒有。
第一階段:先還曾經拒絕過的
薩爾和薩伏依建議,法國當局接下來的補救措施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應該要在明年正式歸還幾件具有象徵意義的作品,特別是非洲當地曾經要求法國歸還的文物。例如 2016年,貝南就曾經要求法國歸還達荷美王國的文物,但遭到法國當局拒絕。
第二階段:將非洲文物數位化
第二階段則是從明年春天到 2022年11月,薩爾和薩伏依建議應該組成一個法國和非洲的聯合委員會,將收藏於法國的館藏徹底進行盤點,審查哪些文物必須還回非洲,或需要進一步保存、進行策展與相關培訓,並將所有文物數位化共享。
此外,這個階段應陸續歸還被非洲當地視為別具意義的藝術品。
第三階段:五年後還是要繼續還
最後一個階段則在馬克宏去年演講時提到的 5年年限之後,法國政府能主動歸還非洲當地沒有提出請求的文物。
薩爾和薩伏依在報告中寫到:「恢復原狀的過程不應該受到時間限制」,他們認為,法國政府應該要避免讓外人覺得,法國在馬克宏提出的 5年年限後又回到過去的樣子。
他們也建議,法國應該要修法,好讓法國當局在 5年後有一套依據,知道在接獲非洲國家申訴後,該如何歸還非法取得的非洲文物。
補救措施是永久的
薩爾認為,法國的補救措施應該是永久性的,而不該像馬克宏去年在布吉納法索所說的那樣,可以以長期租借的形式讓非洲文物回老家。
薩爾表示,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考慮到時間有限,所以他們不會讓法國當局一次歸還大量文物,只有當非洲當地希望文物能歸還,也做好準備來管理文物時,才會讓文物回到老家。
讓其他殖民母國感到壓力
除了法國之外,像英國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也收藏了 700件左右來自達荷美王國的物品。
而最近也不停傳出前殖民地要求殖民母國歸還被掠奪的文物,例如智利復活節島(Rapa Nui,也稱伊斯特島)的拉帕努伊人(Rapa Nui people)就要求大英博物館將摩艾石像「失落的朋友」還給他們。
這次馬克宏的做法,可能會讓不少歐洲國家感到壓力,迫使他們將來自非洲或其他地區的文物物歸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