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球音樂家合作
一個月前,萬事達卡(Mastercard)重新設計了圖像LOGO,把上頭的文字「Mastercard」拿掉,只留下了左紅右黃的兩個圓圈。現在,萬事達卡又公布了它們和各地音樂家合作的品牌辨識音樂。其中,美國樂團聯合公園(Linkin Park)的成員麥克‧篠田(Mike Shinoda)也有參與音樂製作。
只要刷卡成功就能聽到
未來,消費者除了在電視廣告上可以聽到萬事達卡的品牌辨識音樂,他們在實體店面或網路商店刷萬事達卡買東西,或是直接用語音跟亞馬遜智慧型裝置Alexa下單,只要刷卡成功都可以聽到這一段品牌音樂。
這一段長達 90多秒的音樂,就是萬事達卡創作出來的品牌辨識音樂。
除了紅黃圈圈,還有品牌音樂
萬事達卡行銷長拉杰曼納(Raja Rajamannar)說:「就像全世界的人都認得我們的紅黃圈圈一樣,他們現在會把我們這段獨一無二的聲音和萬事達卡連結在一起。」
「聲音為我們的品牌辨識加入了強而有力的面向,這對人們現在和未來如何辨識萬事達卡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讓消費者感到安心
尤其,在超市等實體店面刷卡時,由於刷卡機已經取代了傳統會發出「卡青」聲的收銀機,靜悄悄的刷卡機常常令人不知所措,不知道究竟有沒有刷卡成功。現在,有了會唱歌的萬事達卡就能讓消費者安心,知道自己刷卡有成功。
「當聽到聲音,他們(消費者)就知道自己處於安全的環境裡,還有他們正在使用萬事達卡交易。」
VISA也有品牌辨識音
其實,萬事達卡並不是第一個採用品牌辨識音樂的國際發卡組織。去年,VISA也推出了品牌辨識音,讓消費者在實體店面刷卡時知道自己刷卡成功。當時,VISA表示它們的品牌辨識音象徵著「快速、信任和便利」。
破上兆的聲控市場
從VISA和萬事達卡對品牌辨識音的重視,就可以知道這塊「聽覺市場」有多重要。
萬事達卡行銷長拉杰曼納提到,全世界有上億人已經開始使用聲控購物,預計 2022年這一塊聲控下單市場將高達 400億美元(折台幣約 1兆2,442億元)。
萬事達卡擷取了不同國家的音樂特色,在不變動主旋律的情況下,製作出了因地制宜的品牌辨識音樂,像是印度孟買(上)和哥倫比亞波哥大(下)的音樂曲風就明顯不一樣。
有記憶點和親密感
美國媒體公司Gimlet共同創辦人利伯(Matt Lieber)評論道:「對廣告來說,聲音是一種很棒的媒介,因為聲音很個人,並且全發生在你的想像中,這就創造出一種記憶和螢幕上的小盒子難以達到的親密感。」
用聽的比較容易想起來
根據品牌專家PHMG發起的一項調查,有 60%的消費者比較容易回想起廣告中的品牌音樂勝過圖像,諸如Intel、Skype、可口可樂和麥當勞都知道聲音的魔力,製作出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音樂。
從電視到多媒體平台
現在,品牌辨識音樂不只出現在電視或電台廣告中,隨著消費者接收資訊的管道與平台越來越多元,podcast、串流音樂、智慧型裝置都是品牌辨識音樂大顯身手的地方。
萬事達卡的品牌辨識音樂「歌劇版」(上)和「流行音樂版」(下)也很不一樣,你喜歡哪一種呢?
因地制宜 印度和哥倫比亞不一樣
回到萬事達卡這次製作的品牌辨識音樂,最特別的地方在因地制宜。舉例來說,在印度孟買和哥倫比亞波哥大聽到的音樂雖然主旋律一樣,但編曲稍有不同。此外,萬事達卡還製作了不同音樂類型的版本,像是「歌劇版」和「流行音樂版」就差很多。
看消費者在哪裡決定
萬事達卡行銷長拉杰曼納就說,這全要看消費者所處的環境而定,「蒂芬妮珠寶店(Tiffany's)和遊戲專賣店Gamestop播放的聲音一定非常不同」。
要簡單到哼得出來
拉杰曼納接著說:「雖然從很多方面來說,這麼做非主流,但音樂是這樣的,你不希望它僵化。整個品牌的概念就是和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連結。」
「品牌辨識音樂要通行各地還需要大約 3-5年,」拉杰曼納補充道:「這背後的概念就是要製作出全球通用的旋律,必須要簡單到人們哼得出來,也必須能應用到你所在的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