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環保瘋子、受全球青年支持 到底誰是「滅絕反叛」環保示威組織?

他們激烈卻和平的抗爭手法震驚全球,卻也推動了不可忽視的改變。

文章插圖

最近發起全球示威運動

本周一(7),環境與氣候保護示威組織「滅絕反叛」(Extinction Rebellion)發起了長達兩周的全球性公民不合作運動,包含倫敦、阿姆斯特丹、柏林、紐約、雪梨、香港、伊斯坦堡、東京等等,全球五大洲共有 36個城市響應,發起示威活動要求政府正視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危機。

爭議極高的抗爭手法

這半年突然躍上媒體版面、創始於倫敦的「滅絕反叛」,以其衝擊視覺、極受爭議、大膽吸睛、具有公民不服從精神的人體行為藝術手段為主表達訴求。激烈卻和平的抗爭手段讓他們成功獲取極高的曝光率和新聞版面,但也引來不少批評的聲浪。

「環保瘋子」批評如海

光是上周,「滅絕反叛」的組織成員就被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形容為「環保瘋子」(Ecomaniacs),被《時代雜誌》(Times)稱作「忽視經濟衰退的環保激進份子」(Ecoradicals),又被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批評「危險又不知在做什麼」(A Bloody Mess)。

到底「滅絕反叛」是誰?他們又有什麼訴求?

文章插圖

「滅絕反叛」是誰?

簡稱「XR」的「滅絕反叛」是一個在 2018年於英國倫敦發起、擴散到全球的「和平性公民不服從倡議運動」。他們最主要的訴求,是要求各地政府宣告「氣候與生態危機」的存在,並為此採取行動。該組織的標誌是一個擺在圓圈中的沙漏,象徵氣候的改變使許多動物生存的時間不多了。

前有機小農與社運人士共同創辦

「滅絕反叛」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海蘭姆(Roger Hallam)曾經是一名有機小農,在「天氣變得很奇怪」後生意因故倒閉的他,前往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學習與公民不服從相關的知識。接著,他和曾經參與「佔領運動」(Occupy)及反化石燃料運動的布萊德布魯克(Gail Bradbrook)共同創辦「滅絕反叛」。

去年十月聚集千人宣讀「反叛宣言」

2018年10月31日,「滅絕反叛」的創辦團隊在英國倫敦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舉辦了該組織的第一個示威活動──向英國政府宣讀一份《反叛宣言》(Declaration of Rebellion)。當天有 1,500位民眾到場支持,接下來幾周,數千人自願參與了「滅絕反叛」一系列的示威行動。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氣候行動的奇特案例

在短短的十二個月內,「滅絕反叛」成為了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環保團體。「過去與氣候變遷有關的示威運動都不曾吸引如此大量的支持者,或是產生如此龐大的衝擊。」英國艾希特大學(Exeter University)的珊德斯(Clare Saunders)教授表示:「我們第一次看見這麼多平凡的市井小民參與激烈的抗爭方式。這真的很特別,我想不到歷史中還有哪個運動有這種發展。」

全球有數百個分會

現在,「滅絕反叛」在全世界各地擁有 485個分會,在歐洲、美洲和澳洲等地都舉行過大型的示威抗爭行動,也從不缺席如「Fridays For Future為氣候罷課」等氣候遊行活動。

核心訴求凝聚共識

「滅絕反叛」其中一位核心人物、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坦赫莎德(Alice Taherzadeh)指出:「之所以存在如此向心力,是因為我們的三項訴求:讓政府坦露事實、讓政府開始行動、讓市民組成議會。」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滅絕反叛的訴求是什麼?

「滅絕反叛」的訴求大多針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行動。在英國,「滅絕反叛」對英國政府有幾項主要訴求:一,政府需要宣告「氣候緊急危機」的存在;二,政府需要在 2025年前達成零碳排目標;三,政府需組織「市民議會」來監督施政過程。

零碳排目標需要劇烈改變

其中,BBC等媒體指出,在 2025年前、也就是六年之內達成零碳排,是一項極有挑戰的目標。如果想要成功實施,搭機飛行限制、大幅降低葷食比例等規範必須被實施,英國也需要大量建設綠能設施。

創辦人:我們已無退路

對此,「滅絕反叛」的共同創辦人布萊德布魯克強調,地球的未來全靠這些政策改變。「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只剩下這種創造奇蹟般的作法可選。」

政府需要採取行動

曾參與該組織活動的綠建築設計師拜瓦特(Jules Bywater)告訴英國《衛報》:「社會大眾以為吃素、禁用一次性塑膠用品和落實資源回收可以對抗氣候變遷,這是不可能的。政府需要採取行動,而我們的責任就是製造混亂、迫使政府開始行動。」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滅絕反叛的策略是什麼?

「公民不服從」是「滅絕反叛」所有示威行動的核心價值。他們透過打亂日常秩序、製造衝擊性的視覺效果、大膽奇特的行為藝術,讓圍觀者、路人、市民和政府無法忽視他們的行為,甚至不知不覺間成為示威活動的一部份。

一場活動超過千人被捕

今年四月,「滅絕反叛」在英國倫敦舉行了長達 11天的不合作運動,癱瘓倫敦市區數條主要幹道的交通。由於示威者拒絕配合警方的要求離開現場,這場示威運動中有 1,100人遭到逮捕。除此之外,「滅絕反叛」的成員也曾將自己黏到火車上、綁到政府建築外。

落實公民不服從精神

今年六月,示威者癱瘓了美國紐約市的交通、把自己綁在德國柏林德國總理府外,並佔領了巴黎一座橫越塞納河的橋。從 2018年10月31日起,全球已經有 400多名示威者在大大小小的行動中被逮捕,光是紐約市就有 70名示威者被警方帶走。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促使各產業開始改變

不過,這些爭議滿滿的行為也產生了不小的正面效應。根據英國《衛報》的分析,自從「滅絕反叛」創立後,建築、工程和土木產業皆宣告「氣候緊急危機」的存在,並投入資源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尋找更具永續性的經營方式。

英國大學也紛紛表態

同時,英國 408個地方政府中,有至少 232個也加入改變。包含布里斯托爾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和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在內的 15間大專院校也正式表態。

劇場圈也沒有缺席

另外,英國劇場產業也沒有缺席。英國皇家國立劇場(The National Theatre)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都分別與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殼牌公司」(Shell)和世界最大私營石油公司之一「BP」終止了原有的經濟連結。

用組織的力量引導產業

英國《衛報》分析,受到「滅絕反叛」的影響,部分公司和組織決定從自身做出改變,而許多公司則選擇用自己的力量影響整個產業的走向。儘管「滅絕反叛」承受了許多批評,它仍然是讓社會大眾重視氣候變遷十分成功的催化劑。

文章插圖

為什麼那麼多人批評滅絕反叛?

這應該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從堵在癱瘓交通中的通勤人士到媒體專欄寫手,「滅絕反叛」的批評者多如鴻毛。許多人指責,「滅絕反叛」不過就是刻意破壞假期的「環保狂熱者」(Environmental Fanatics),另一批人認為,「滅絕反叛」的「豬隊友」行為只會製造對立,分化潛在的支持者。

不當耗損警力成本

另一方面,部分人士認為,「滅絕反叛」的非法行動替政府與警方資源造成極大的負擔。根據倫敦警察廳廳長迪克(Cressida Dick)的說法,「滅絕反叛」在今年四月於倫敦進行的示威活動,讓警方付出了高達 750萬英鎊(折台幣約 2億 8,206萬 1,800元)的額外成本。

造成沉重的法律負擔

「有些民間團體很討厭他們,因為他們某部分而言支持資本主義。他們既營利,又常常刻意被逮捕。」一名來自英國主要環保團體的匿名者告訴英國《衛報》:「過去數十年來,公益律師團體『Green and Black Cross』為許多倡議人士處理法律案件,而他們接到極為大量的『滅絕反叛』案件,卻一毛錢也沒有從這個營利組織手上拿到。這讓他們的公益資源無法服務其他團體。」

律師團體終止合作

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今年夏天,「Green and Black Cross」公益律師團體已經終止了與「滅絕反叛」之間的合作關係,因為他們「對法律人士以及『滅絕反叛』相關人士的安危有所疑慮」。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

誰是滅絕反叛的支持者?

儘管爭議連連、大受批評,「滅絕反叛」仍然維持著快速成長的趨勢,擴散到世界各地的眾多城市。根據英國民調公司「網路輿觀」(YouGov)今年四月針對三千名民眾的調查,47%年齡介於 18到24歲的青年「極度支持」或「大概支持」「滅絕反叛」破壞日常秩序的手段。

相對地,36%年齡介於 50到65歲的民眾表示支持,超過 65歲的民眾裡,只有 28%認同「滅絕反叛」。

演員、政治人物、樂團皆支持

除此之外,「滅絕反叛」也獲得了一些公眾人物的支持。包含知名女演員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政治人物艾勃特(Diane Abbott)與盧卡斯(Caroline Lucas),以及電台司令(Radiohead)、強烈衝擊(Massive Attack)等樂團都公開支持「滅絕反叛」。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

從生活落實改變的民眾

英國《衛報》分析,世界各地也有許多民眾支持「滅絕反叛」的行動,但與他們最有共鳴的支持者,是那些為了氣候變遷大幅改變生活方式的人。落實回收、使用竹製牙刷、購買原裝食品等都只是微不足道的細節,這些人從居家布置到旅行計劃都盡量減少碳足跡,甚至越來越多人決定不生小孩。

小孩的未來何去何從?

「我對未來感到害怕。」一名接受採訪、參與布里斯托示威活動的 20歲學生達利亞(Dahlia)告訴英國《衛報》:「怎麼還會有人想要生小孩?先不提碳足跡或人口過多的問題……你都沒想過你的小孩會在什麼樣的世界裡出生長大嗎?」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