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項由國際科學家團隊進行的研究中,團隊發現,水滴降落在植物上會觸發複雜的化學訊號,展開一系列防禦反應。
透過向植物噴水的觀察,研究人員注意到植物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名為「Myc2」的蛋白質引起的。當 Myc2 活化,成千上萬的基因開始準備植物的防禦工程,警告訊號從一片葉子傳到另一片葉子,引發一系列保護作用。
研究作者、西澳大學(UWA)教授 Harvey Millar 解釋,儘管「植物在下雨時會感到恐慌」這個想法在人類聽起來很奇怪,但實際上來說,下雨確實是疾病在植物間傳播的主要原因。
「當雨落在葉子上,微小水滴向四面八方飛散,每個水滴中可能都帶有細菌、病毒或真菌孢子,光是單個水滴便可以將這些攜帶物散布到周遭 10 公尺內的植物。」
研究也發現,接觸到雨滴的植物不僅僅是會產生防禦反應,透過被稱為「茉莉酸」(JA)的激素,訊息也會透過空氣傳播給附近的植物,提醒大家展開戒備。
Millar 解釋,與動物不同,在危險發生時植物無法只是轉頭就走,它們得仰賴複雜的訊號系統來保護自己。如果鄰居也啟動了防禦機制,傳播疾病的可能性降低,發布警告給附近的同伴也就符合植物本身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