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又大又重的龜殼!
從 2018年開始,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高級創新概念計畫研究團隊就開始研究用真菌的「菌絲體」(註)作為人類火星基地的建材,想要一改過去必須自行攜帶又大又重的建材進行太空探險的不便。
本計畫的首席研究員羅斯柴爾德(Lynn Rothschild)向媒體分享道:「傳統的火星探險計畫就像烏龜(負重)一樣,人類必須帶著自己的建材出發前往火星。這個想法很可靠,但要耗費大量燃料。現在,我們或許可以用菌絲體作為搭建火星基地的新建材。」
註:菌絲體是真菌用來吸收營養及水分的組織。
It's #NationalBiotechnologyMonth! We're using biotech for new space solutions. @NASAAmes is researching how to "grow" planetary habitats out of fungi. It's an early-stage concept for the Moon, Mars & possibly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methods on Earth, too: https://t.co/5118gC09XW
— Jim Bridenstine (@JimBridenstine) January 14, 2020
圖為NASA研究團隊在這項計畫中培養出的菌絲體。
菌絲體的太空旅行
為了避免屆時汙染火星環境或是可能存在的生命,NASA的科學家預計對這些菌絲體進行基因改造,讓它們只能生長在人類的火星基地內。
此外,火星嚴苛的環境不管對人或菌絲體都是一大挑戰。因此人們需要「藍綠菌」的協助,負責轉換太陽能、二氧化碳及水,產生氧氣和提供菌絲體生長所需養分。
上方為NASA製作的動畫影片,生動說明未來火星基地的可能樣貌。
新基地長什麼樣子?
為了強化這項計畫的可行性,研究團隊也設計了一座三層的半球型基地。
首先,基地的最外層是冰,可以防止太空人直接曝露在太空輻射中,並提供水給中層的藍綠菌;中層的藍綠菌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陽光和水產生氧氣並作為內層真菌的營養來源。最內層則是菌絲體,是基地的主建材。
新建材有多厲害?
使用菌絲體作為火星基地的建材好處多多。羅斯柴爾德告訴媒體:「菌絲體的強度比同尺寸木材佳,也比鋼筋混凝土更耐彎折,且有良好的絕緣性。」
人類早就在使用菌絲體了!
其實,人類早已廣泛應用菌絲體在絕緣體、阻燃劑,而且生產過程不會產生有毒氣體。菌絲體也能拿來作生物性發光、濾水材料、提取礦物質、調節濕度甚至自我修復。
「想像力就是我們的超能力!」
談到這個剛剛起步的計畫,羅斯柴爾德說:「相較於地球,在發想太空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自由地實驗任何新想法和材料。而這些為新世界開發的設計,未來也能回頭應用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