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存觀察:一窺神秘的管顧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歐洲職涯顧問文/ Weiwei (李采薇) 

女兒呀,我要怎麼跟別人介紹你在荷蘭在做什麼?

這不是我親愛的家人第一次問我,我也沒仔細想過要怎麼向沒有接觸過管顧業的人介紹我的工作。Consulting這個字太常見,好像什麼東西加上Consulting就很專業,實際上顧問到底在做什麼總讓人摸不透;另一方面,在海外從事管顧業的人數比起在科技業擔任工程師或在金融業做財務分析的人數相對較少,在網路上相關資訊的揭露也不多,所以接下來希望透過分享我對這個行業的觀察,讓大家更認識管顧諮詢業。

文章插圖

什麼是顧問?

關於顧問業,訪間有各種說法,「拿著別人的錶告訴別人現在是幾點」、「雇來問的」,廣義來說,任何具備專業知識、為公司或個人提供諮詢服務的人,都能稱為顧問;狹義上則指企業管理顧問,以專業知識診斷企業客戶面臨的問題,並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解決各種難題。

我自己認為狹義上的顧問就是企業的醫生,一般人生病時,會根據病兆找不同科別的醫生看病,感冒喉嚨痛找耳鼻喉科、近視眼睛發炎找眼科;而企業成長停滯營收下滑、營運成本節節上升或系統出問題時,就很自然地會根據問題找不同專業的顧問,所以幾乎經營管理上的每一個部門都有專門的顧問在「看診」。看醫生和看顧問同樣是為專業付費,不同的是在台灣看醫生有健保,而聘請一位顧問做諮詢,一小時動輒新台幣數千元以上,所以非必要企業不會請顧問來解決問題。

文章插圖

企業為什麼會請顧問?

承接上一段所說的,如果顧問這麼貴,企業為什麼還要付這麼多錢請顧問?答案是如果這些問題自己能夠解決,大家一定會自己想辦法,所以如果需要動用顧問來解決,這問題通常都很有挑戰性,采薇在這裡列出幾種常見的原因:

🔎員工沒有具備相對應技能,且該技能並非長久需要

例如系統導入(System implementation)需要懂該系統的工程師和相關的專案管理經驗、變革管理 (Change management)在組織改造時特別需要,偏偏一般員工很少具備這些特殊的技能和經驗,而這些特殊技能在項目結束後往往又不被需要,因此請顧問來做不但可以順利推動專案,更能省掉許多人事成本。

🔎員工忙於日常業務、人力不足沒時間做

例如花費分析(Spend analysis),採購平常忙著下訂單、簽合約就忙不完了,不一定有時間好好做一份深入和嚴謹的報告檢視財務狀況,這時候顧問就能擔任小幫手,幫忙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分析報告。

🔎沒人想做的事情

例如清理資料庫(Database cleansing)就不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任務,試想一間公司有十幾個不同的ERP系統,系統間的資料格式可能不同,經過每天不斷的互換最後產生出複雜交錯的數據,如果系統連接的複雜程度很高,光是第一步整理好這些數據就可能耗費一個多月以上的時間,而清理好資料庫後試圖從「資料」海中撈出「資訊」又是另一項艱困的任務,所以很多公司會請顧問來做。

🔎各部門不夠中立或辦公室政治需要

例如同樣面臨營收下滑的挑戰,營銷部可能會想推折扣促銷來刺激購買;而財務部可能會想檢視現金流並減少營運成本,CEO到底該核准哪個方案?還是兩個都做?哪一個先做?誰來做?這時候代表第三方的顧問不但能做完整的分析報告,還能用中立的立場提出不同方案並徹底執行。

文章插圖

顧問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提供策略方向:在企業經營遇到挑戰時,提供諮詢的服務,分析後提出診斷報告、建議及改善方案,舉凡「要進入哪個市場?」「未來增長會在哪個區域?」「要如何應用新技術/趨勢」等等,這些都是頂層管理者需要經常思考的問題。

協助策略執行:在策略方向確定後,企業有時會要求顧問公司繼續協助方案執行,包括援助及指導實施過程、設置系統、提供企業員工必要的教育訓練等,確保制定的策略能被徹底執行。

規範/標準化公司治理:大部分顧問公司都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或模板去解決各式商業問題,例如幫助企業做好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認證服務與標準化等服務。

歐洲職涯顧問 logo

歐洲職涯顧問

「我想幫助更多人到歐洲工作」是我們的初衷,一群在歐洲工作的台灣人,團隊成員居住地從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到奧地利等多個歐洲國家,希望能透過這個平台和你分享歐洲職場的大小事,用第一手的自身觀察幫助你解惑並啟發前往歐洲工作的夢想,讓每個人築夢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