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年輕總理的第一場仗 成果不盡完美
初期謹慎防疫,遠勝過後來的亡羊補牢,這回歐美防疫就是敗在最初的輕忽態度。本來擁有地理位置邊陲、人口密度低,以及一向保持社交距離⋯等一手好牌的芬蘭政府,卻因為輕忽病毒嚴重性差點釀成大災禍。由全世界最年輕女總理—馬林(Sanna Marin)所領導的芬蘭政府團隊,上任後打的第一場戰役並不如預期,也反映多數芬蘭人對於防疫看法還是露出:「那不過是比較嚴重的流感罷了」的態度,讓少數芬蘭人和我們旅居在此的台灣人與亞洲人搖頭直呼不可思議。
依據芬蘭健康福利局(THL)4/21的最新報導數據顯示:就芬蘭人口(5,543,233)而言,目前已完成61,800份的新冠肺炎測試,其中4,014例感染,死亡數141人,平均每十萬居民中,有72例確診病例,疫情集中於大赫爾辛基首都地區,在歐盟中尚屬疫情較平和的國家。根據芬蘭國家衛生和THL的估計,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高出20-30倍。目前,只有重病、高危人群和社會衛生工作者正接受檢測,沒有足夠的試劑給每個人檢測。
抵擋首波疫情,守不住歐洲邊境的隱性擴散
一月底爆發新冠肺炎傳染時,因流行地距芬蘭甚遠,加上芬航在初期便機警地縮減大部分的中國航線,因此僅有一例中國至北芬蘭—拉普蘭的武漢遊客境外移入,成功防堵第一次大傳染,卻躲不過下一波病毒侵襲;原因在於擴散至歐洲的COVID-19病毒變異得更加強大,不分年紀重症病患比例增加,許多無症狀感染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持續將病毒傳染給更多人。二月中旬正好是芬蘭的滑雪假,許多芬蘭人都至西班牙、義大利避寒度假,許多從重災區—北義回來的芬蘭人已感染,再加上多數歐洲政府輕忽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只要求國民洗手卻不鼓勵戴口罩,甚至在北義傳出嚴峻疫情時,芬蘭機場也沒有為返國的旅客進行檢疫,就放任他們返家自行隔離更沒有進行任何公共衛教,錯失防疫黃金期,這些旅客中有兩位婦女身體極度不適且自行到醫院進行檢測。
然而,這段期間他們的家人都在外頭自由活動,果不其然,隔沒多久全家都呈現陽性反應,芬蘭政府這才開始警覺,但檢疫和防疫的態度依舊鬆懈,同時過於信任人性。最讓人詫異的是,居家隔離也執行得不徹底,檢驗陽性者在家隔離而陰性的家人卻繼續去上班,完全是考驗人性的策略。短短一個多禮拜就擴散累積四十個確診個案,造成數百人在家隔離、學校關閉。芬蘭政府意識到事態嚴重性後,陸續推出各項便民的服務,舉如:新冠病毒諮詢專線116、117、駕車得來速「Drive in」檢驗通道,疫情進一步惡化時也會減少或關閉首都的大眾運輸系統⋯等措施,為得就是快點挽救失控的疫情。
疫情告急,芬蘭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芬蘭當局自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這段期間,針對疫情喊出的「我們準備好了」,其實根本漏洞百出。
從承認需要改進,再至蓋牌不驗輕症,希望將醫療空間留給重症及70歲以上的老人,類似整個歐洲「佛系防疫法」的縮影。延宕至3/16芬蘭政府終於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訂立了十九項緊急立法:禁止十人以上聚會、關閉各級學校並採遠距教學,關閉公共娛樂設施、關閉疆界、鼓勵企業員工在家工作⋯等。並依國家緊急狀態法公布:政府投入五十億歐元經費以支持企業,以及對市政、社會和醫療保健費用的紓困支持,芬蘭防疫才總算跟上腳步。這期間芬蘭人民歷經恐懼不安、搶購囤積衛生紙與乾貨,甚至有不肖人士假藉新冠肺炎調查向老人詐欺兩千歐元的社會案件。
至今芬蘭防疫仍缺乏「主動積極性」,現任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ö)在三月底禁不住公開發表一篇名為「Nyrkin」的諫言信致總理—馬林,信中強調芬蘭政府應盡速組織「COVID-19專業危機小組」查明問題所在、獲取資訊、收集公共和私人專業知識,並彙報給政府,讓政府能提出因應措施。
疫情失序—防疫vs.隱私,哪項更重要?
疫情擴散的主因可以歸咎有許多不遵守政府緊急命令的民眾,不顧公共聚會之限令,執意前往渡假勝地旅遊,造成群聚感染,甚至更有拒絕服從國家緊急命令的叛逆老人們。
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都不是我先前認識的芬蘭,但居然全在我眼前發生。不僅芬蘭如此,而是全歐洲都呈現這種失序狀態。近期芬蘭交通部長提出透過電信app追蹤新冠肺炎感染者以作為防治措施的根據,在追求個人隱私的芬蘭當然引起民眾申訴,儘管國家安全總長強調此舉沒有違法,但對於沒有經歷SARS事件的芬蘭民眾,由於沒有經驗才輕視這個看不見的敵人—病毒;同時「公民自律」與「獲得正確資訊」,在這場世界公衛保衛戰上顯得格外重要!
就四月近期進行的民調顯示,馬林總理的防疫措施逐漸受到民眾肯定,其所屬政黨--社會民主黨(STP)的支持率在一個月內上升3.3%,這是好消息,但仍存在許多芬蘭專家與政府防疫不同調的現象及經濟上的隱憂。一向擅長長遠縝密規畫的芬蘭,在這場公衛保衛戰裡還需要更多彈性與應變能力才行。
現在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芬蘭式社交距離」,然而芬蘭人民此刻迫切需要學習的卻是「自律」、「盡可能地待在家中,減少社交外出,不要隨意群眾聚集。」隨著天氣逐漸變暖和,春暖花開,接著5/1即將迎來芬蘭最大的慶祝節日之一「勞工節」,加上六月仲夏節的到來,屆時人心浮動,可能又會引起一波感染。
芬蘭航空員工,暫時摘下翅膀投入救護工作
目前有少數芬蘭地方政府向裁縫師訂製布口罩分送給家庭護理工作人員使用,他們瞭解布口罩的防護效果有限,但仍勝於完全不使用口罩防疫。此外,芬蘭政府徵召兩家國內企業投入呼吸防護面罩的生產行列,預計五月開始大規模生產朝自給自足的目標邁進,以應付每日龐大的數量需求。奧盧大學醫學院教授及主任醫生Petri Lehenkari都發聲呼籲芬蘭民眾除了洗手消毒,最好也戴上口罩防疫。若未來再有疾病再度大流行,或意識到自己可能有流感症狀時 ,說不定我們見到的奇觀景象將會是保護自己與他人而戴著口罩外出的歐美人士。
航空業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創最重,許多空服員失業放無薪假。芬蘭航空的空服員更當起醫院護士,對此芬航表示因許多員工都接受過衛生部門的培訓,其中有67位員工對Mehiläinen醫院提供的就業機會有興趣,其中一部分更開始在該醫院工作,待無薪假過後再返回公司上班。除護士工作外,芬航亦協助員工在這段期間轉職從事企業管理、數位服務以及個人助理的工作。
瘟疫終會過去,我們該學會什麼?
全球化的世界,考驗每位世界公民的公德心與愛心,永遠沒有最好的防疫辦法,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國家的方法。奉洗手消毒為圭臬的歐洲「佛系防疫」少了恐懼,卻多了死亡機率;亞洲密不透氣的「嚴密防疫」,少了感染者卻也少了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與尊重,還多了苛責、汙名化他人及謾罵。保護彼此的「口罩文化」,雖保護疫情人心卻顯得疏離遙遠,團結之餘,人與人之間也要彼此體諒與保有柔軟的心。相信這場世界保衛戰過後,會徹底改變歐美國家對許多事物的看法,就如同17年前的台灣,在SARS疫情過後,提升國家公衛政策與相關醫療資源,並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就成功遏止疫情擴散。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得我們每一個人擁有重新省思社會核心價值的寶貴機會。以往我們一味追求「總體經濟成長」以及「個體物質享受」,長期犧牲環境生活品質,甚至忽視親情、精神健康的重要性,進而慢慢提升至謾罵與不信任。在恐懼中看見人們真正的需求,重新建立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打造強壯體魄與免疫力,重新檢討人類與環境、生態如何和諧共存的關係,以及疫情造成許多人面臨無薪假與失業的難題,如何保有思考彈性及轉業計劃,我想,這些都是COVID-19給予我們寶貴的一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