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這個要幹嘛?
芬蘭已經有享譽全球的教育體系,在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導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中,芬蘭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上的表現總是名列前茅。別國老師也紛紛湧入芬蘭取經,想學習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而芬蘭也獲得適宜居住國的美譽。
但是,芬蘭不以此自滿,決定徹底改革基礎教育,著重用現象來教育學生,傳統科目像是英國文學和物理早就用另一種面貌在首都赫爾辛基的高中出現。
舉例來說,當遇到跨科目的教學主題時,像是歐盟這樣龐大的主題,其內包含各式各樣的元素,有經濟、歷史、語言和地理,需要不同領域的老師一起合作設計課程,透過多元管道讓學生了解歐盟整體,而非零散地以科目作為分別。
而在課程安排上,當然不是先上一小時歷史再接著上一小時化學這種,芬蘭的現象教學法要解決每個學生心中最大的抱怨:「學這要幹嘛?」現在,每個主題背後都有該學的理由。
各科老師跨界合作
一名赫爾辛基的開發經理史蘭德(Pasi Silander)表示,世界隨著科技的蔓延而改變,許多老掉牙的教學方式已經沒有用處。
「年輕人用很先進的電腦。在過去,銀行要請很多行員加總數據,現在已經全部改變。」
有不少芬蘭老師教學生涯中都只教單一科目,他們反對芬蘭新教改。不難理解他們為何反對。新的系統更強調合作,讓不同領域的老師一起規劃課程。
21世紀新教法
赫爾辛基的教育主管,同時也是負責首都教改的可洛寧(Marjo Kyllonen)稱這種新的教育方式為「共教」(co-teaching),同意共教的老師可以在他們的薪水外獲得一點額外獎勵。
可洛寧在接受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的訪問中提到:「有學校仍然在用過時的方法教學,那些方法在 1900年代的時候有用,但現在需求已經不同,我們需要適合 21世紀的新教法。」
這個月底,可洛寧將提議讓新的教育系統在 2020年前橫跨全國,全球會追隨芬蘭的腳步嗎?
上線時間:2015/03/23
增修時間:2017/01/06 修正芬蘭教育並非完全取消科目分野,而是更強調跨領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