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喜歡看恐怖、末日電影的人,更懂得如何應對大流行疫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Nana Ho  

你是恐怖電影或末日電影的愛好者嗎?如果是,那有個好消息;心理學家發現,這類型電影的愛好者面對大流行疫情比其他人更彈性思考,也更有能力應付混亂情況──畢竟套路看多了,後面怎麼演都知道。

文章插圖

根據《Evolutionary Studies in Imaginative Cul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調查 310 名志願者電影偏好和觀看史,接著再詢問他們對疫情的準備及焦慮、抑鬱、煩躁和失眠程度。

結果顯示,與大多數人相比,疫情對恐怖電影迷並沒有造成太大精神壓力,且偏愛末日情節電影的人,疫情期間的精神和實際決策都更有彈性,也準備得更周全。

研究作者、專門研究病態好奇心(morbid curiosity)的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 Coltan Scrivner 表示,如果電影情節夠吸引人,觀眾就容易投入,從角色的角度出發,無意中就像處在排練場景。

「你已經在電影看過 100 遍了,所以不會讓你措手不及。」

文章插圖

不論是恐慌購買、保持社交距離或某些人佯稱找到奇蹟的治癒方式,相關電影情節都沒少過,人們甚至可能學習到,與威脅有關的偏執有時比威脅本身造成更多憾事。

這些電影劇情都有助於觀影者感受,甚至提前思考出最好應付危機的方法,同時學習在困難時期與其他人團結一致。

Scrivner 認為,這些反思也是人們喜歡末日電影的原因之一。電影提供人們安全的方式,體驗社會崩潰時的混亂;只需以一個晚上的惡夢為代價,你就可以了解疾病大流行時世界的樣子。

「人們都從其中學習。除了衛生紙短缺等特殊情況,他們幾乎都知道該買什麼。」

文章插圖

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心理學家、研究合著者 Mathias Clasen 則形容,人們觀看末日電影後的內心排演,就像約會或爭論前利用想像力腦內準備。

Clasen 認為,這種想像生活在虛擬世界的能力,正是天擇下贈與的禮物,也正是這種進化的生物機制,使我們的祖先在歷史生存鬥爭時保持優勢並持續繁衍。

「如果你看過很多相關電影,你將體會到大規模社會動盪、戒嚴狀態下人們利社會(prosocial)及自私利己的生活方式。與從未模擬末日的人相比,你有領先優勢,因為你已經先排練過了。」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