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在人間結婚的愛侶
這個月稍早,一對即將結婚的奈及利亞新人在婚禮前夕殉情,因為他們清楚意識到奈及利亞一套流傳數百年的奴隸制,讓他們今生註定無法在一起。
在兩人留下的字條中,寫著:「倘若上帝平等地創造每一個人,為何今日人們卻要因祖先的無知而被歧視?」
因為她的先人曾是奴隸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現年 35歲的費佛(Favour)身上。在費佛將要結婚之際,同一套奴隸制留下的陰影壟罩在她身上,沒收她即將到手的幸福。
原因出在費佛的祖先曾是一名奴隸,使得未婚夫的家人害怕這樁婚姻會帶來厄運,因而拒絕與費佛有任何瓜葛。
早在英國殖民前就有的奴隸制
不論是自殺的新人或是費佛,都是奈及利亞第三大族群「伊博人」(Igbo)當中的一份子。 伊博人主要聚居在奈及利亞南部,盛行著一套流傳數百年的奴隸制,影響世世代代的伊博人。
這套奴隸制並不完全是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遺毒,而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這項制度下,人總共會被分為三種等級:迪亞拉(Diala)、歐胡(Ohu)和歐蘇(Osu)。
迪亞拉:完全自由的人
迪亞拉是完全自由的人,享有各種權利,在日常生活中不會面臨任何一種歧視。
歐胡:人所擁有的奴隸
歐胡是其中一種奴隸的名稱。他們通常是戰爭中的俘虜、為了償債而賣身為奴的人,或是犯罪受罰而成為歐胡。迪亞拉會將他們用做家裡的僕人、作為宗教儀式中的祭品或是將他們活埋,作為主人的陪葬品等。
歐蘇:神所擁有的奴隸
歐蘇也是奴隸,但是他們的主人是神明。有時,迪亞拉會為了祈福或是避免厄運,將家裡的奴隸或是其中一名家庭成員獻給神明作為歐蘇;另外,罪犯有時也會為了避免懲罰,自願成為歐蘇。
歐蘇向來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一切生活重心都圍繞著神明,鮮少與社會往來。歐蘇身上也充滿禁忌,使得人們也鮮少與他們互動,任何人一旦破壞禁忌,就會招來神及社會的雙重懲罰。
英國人已經廢除,仍世代相傳
早在英國殖民奈及利亞之前,這套奴隸制就已經在伊博人間施行,並伴隨著跨大西洋的黑奴貿易而越發盛行。
不過,在西方掀起廢止奴隸貿易的風潮後,英國終於在 20世紀初期宣布廢除這套奴隸制度。
然而,今日這套奴隸制度的陰影仍壟罩著伊博人社群,歐胡與歐蘇子孫們身上的「奴隸」標籤,依舊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們。
被社會排斥 反而較早接受西方文化
在西方傳教士抵達後,長年被社會排擠的歐蘇們反而成為第一批擁抱基督教、接受西方教育的人,因此在今日伊博人的社群中 ,部分最成功的人其實是出自歐蘇階級,但不論他們取得多大的成就,在故鄉親友的眼中他們永遠是次等公民。
法律已經禁止 民間依然實施
從現代法律來看,這套奴隸制早該成為歷史,奈及利亞的憲法已經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1956年,奈及利亞東南部的伊博人議員們通過一項法案,禁止民眾歧視出身自歐胡、歐蘇階級的人。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套名義上廢止的奴隸制仍然在民間,以更幽微的方式持續影響社會。
有多少人出身自奴隸階級?
目前,奈及利亞並沒有官方數據統計國內有多少人出身自奴隸階級,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調查人員面前,人們往往對自己的階級三緘其口。
但是在更小型的社群或是偏遠農村地區,人們往往對彼此的階級一清二楚。因為在傳統婚姻規定裡,出身其他階級的人只要跟出身自歐蘇階級的人結婚,就會連帶成為歐蘇。這就使得婚前雙方家庭都會仔細調查對方身家、階級,避免子女一起成為歐蘇。
五歲小孩也知道
在奈及利亞南部的歐古塔(Oguta),階級是一個連五歲小孩都知道的秘密。當地居民歐克羅里(Okororie)說道:「歐古塔的情形糟到連小學生都會在學校裡討論誰出身自歐胡、誰又不是。」
「你可以想像連一個五歲的小孩看到我,都會對著我說歐胡嗎?」
參與政治就是挑戰的開始
當「奴隸」出身的政治人物想要參選時,出身往往成為阻礙他們前進的絆腳石。
出身自歐蘇階級的奧加丁馬(Ogadinma)曾投身於一場黨內初選,消息公開後,地方政要寄來大量請願書,聲稱她「不配」成為候選人,甚至影響一名黨內大老的態度。
「伊博人對妳的身分有意見,他們不願支持妳。」這名大老直截了當地告訴奧加丁馬。最終,奧加丁馬也在選戰中敗北。
僅僅立法還不夠,需要民間力量加入
在奈及利亞大主教奧賓納(Anthony Obinna)眼中,僅靠著立法就想終止民間的歧視顯然成效不佳。
「還需要更多草根性的力量一同加入。」奧賓納說道。
大主教口中的「草根力量」
而馬杜古(Oge Maduagwu)與她所創辦的消除傳統及文化汙名化倡議活動(the Initiative for the Eradic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Cultural Stigmatisation in our Society,Ifetacsios,下文簡稱「消除汙名化倡議活動」),正是大主教口中的草根力量之一。
馬杜古說:「我們並非要批評或是將先人打為惡魔,但是我們得學習接受新世界自由與平等的價值。」
拍YouTube影片傳達理念
馬杜古透過各式各樣的途徑宣傳自己的理念,其中也包括拍YouTube影片。她曾在影片中大聲疾呼,現代人早就在無意中違反傳統上有關歐蘇的各種規定,「眾神也沒降下任何懲罰」。
她說:「今天,我們是歐蘇們的房客,領著歐蘇們發放的薪水,有時候還向他們借錢;你走進一間餐廳吃著不知道是誰煮的飯。」
「我們早就打破傳統的規條卻無災無難,這表示神是善良的,而我們是冷漠的。」
親自下鄉面對面倡導
除了拍影片,馬杜古和她的團隊更不辭辛勞地走進地方,與在地領袖溝通。這些領袖們雖然沒有國家授予的權力,但在地方上有龐大影響力,在維繫傳統文化上扮演關鍵角色。只要獲得他們的支持,馬杜古的工作就能向前邁進一大步。
縱使進展緩慢,卻有越來越多領袖願意認同她的想法,開始推行廢止奴隸制的工作,改善現況。
並非一夕之間能改變
同一時間,由奴隸出身者組成的奧巴魯人民會議(Ogbaru People's Convention)主席烏佐耶(Anthony Uzoije)希望現下席捲西方世界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能引發當地民眾的反思。
他說:「當人們看見美國黑人和白人間越來越平等時,就會影響他們對待自家黑人兄弟們的方式。」
但烏佐耶也深知要在短時間內看見成果並不容易,畢竟他們想要廢除的是一個已經存在數百年的傳統。
他最後說道:「改變是漸漸發生,而非一下子自動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