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袋鼠,沒有距離?研究:人與袋鼠可以溝通

或許,人與袋鼠坐下來一塊聊天談心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文章插圖

人跟袋鼠,沒有距離

遇到裡頭裝著食物、外頭卻上了鎖的盒子,牠們會先摸索一陣,接著轉頭盯著附近的人,再轉頭望著上鎖的盒子,又回頭盯著人。如此反覆幾回,如果人依然不為所動,牠們還會跑到人們腳前嗅幾下,或是用前腳抓抓人們的小腿,希望人類能上前幫幫忙。

聽起來像在描述某隻吃不到零食的狗嗎?可惜不是,這回做出上述動作、試圖向人求助的動物是...袋鼠。

原來人跟袋鼠可以溝通?

最近,英國羅漢普頓大學和澳洲雪梨大學的科學家聯手發表一份研究,發現澳洲的袋鼠們即便未被馴化,也能用以往科學家認為只有馴化後的動物,像是馬、狗或山羊等才會的方式,與人類簡單地溝通。

幾經嘗試卻始終失敗後,影片中的袋鼠開始反覆望著眼前的科學家與地上打不開的盒子(影片中0:55處)。

「無法破解的任務」

實驗開始前,科學家們花了 8天左右的時間,確保袋鼠們養成「到盒子找食物」的習慣,接著科學家們將放入食物的盒子上鎖,佈置出一個「無法破解的任務」(the unsolvable problem task),隨後退到一旁觀察袋鼠的行為。

人類,幫個忙

聰明的袋鼠一發現沒法自行打開盒子後, 11隻參與實驗的袋鼠,有 9隻都轉向在不遠處觀察的羅漢普頓大學演化及動物行為學家麥克埃利格特(Alan McElligott)求助。

他說:「袋鼠們做了一系列『交替注視』(gaze alternation)的動作,反覆看著我,又看著上鎖的盒子。有幾隻甚至跑到我前頭嗅幾下,或用前腳抓我的膝蓋。」

確實在找人幫忙

在一般人眼裡,袋鼠的動作可能是偶然;但在研究者們眼中,袋鼠的動作是種展現特定意圖的溝通行為,雪梨大學的動物行為、福利學家格林(Alexandra Green)表示:「袋鼠們確實在傳達希望麥克埃利格特幫忙,把食物從盒子裡拿出來的訊息。」

文章插圖

人、動物溝通不限經馴化的動物

以往科學家們認為,只有馴化的動物才會以簡單肢體語言向人類尋求協助,但研究者們表示,實驗中的袋鼠是第一種展現類似行為的野生動物,顯示此一行為與動物馴化與否,未必有直接關聯。

格林進一步推測,袋鼠的行為可能是從袋鼠間既有的溝通方式調整而來,她說:「袋鼠是種頗具社會性的動物,在特定情境、有人類在一旁時,牠們可能有辦法調整自己的行為,好與人類溝通。」

美中不足的是...

然而,研究者們也深知這份研究並不完美,參與研究的袋鼠並不多,僅有 11隻;考量到研究者們自身的安全,參與研究的袋鼠也並非完全野生的袋鼠,而是來自三間不同的澳洲動物園。但經過同儕審查後,其他專家們認為這些袋鼠雖然熟悉人類,但仍可算在「未經馴化」的範疇中。

文章插圖

國寶太多也是煩惱

無論如何,這份研究都顯示人們對袋鼠所知甚微,而科學家們也希望這份研究能讓人們重新思考該如何與袋鼠共處。

2017年,澳洲當局推測該年境內袋鼠的數量高達 5,000萬隻,比澳洲人口數量多了兩倍。袋鼠繁殖過量的結果,導致澳洲傳出袋鼠與牲畜搶食牧草,讓牧人抱怨連連;科學家亦發現,袋鼠吃遍一塊草地後,在當地生活的蜥蜴反而因此失去藏身之處、被大量捕食,導致數量急劇減少。

麥克埃利格特說道:「有些人把袋鼠視為害獸,希望能一槍斃了牠們。我想,如果大眾能進一步了解袋鼠的認知能力,或許就能接受人類應該盡可能用最合適的方法善待袋鼠。」

請勿貿然嘗試

不過,縱使這份研究展現人與袋鼠間進行簡單溝通的可能性,格林依然想給所有想隨便找個上鎖的盒子,便跑到野外找袋鼠聊聊天的人一句忠告:不要輕舉妄動。

「你們肯定看過袋鼠攻擊人的資料,所以,我絕對不推薦大家貿然跑去找袋鼠。」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