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的出現,是促進人們創造突破的驅動力。2008年,日本為了解決每年丟棄的250億雙免洗筷,開始努力推行隨身環保筷「My Hashi」(我的筷子)。今日面臨塑膠垃圾、森林大火、紅肉邊緣化等危機,澳洲又在嘗試什麼突破呢?
Archie Rose Hunter Valley Shiraz Spirit has been named the most innovative new spirit of 2020 by @spiritsbusiness. It's an honour to receive this award for an idea born out of the desire to help Hunter Valley growers through a really tough time: https://t.co/OM34ucjIn4 pic.twitter.com/DD79k53n7J
— Archie Rose (@archierosesyd) January 28, 2021
縱使大火讓澳洲葡萄酒產區獵人谷的農民,不得不放棄整批遭煙燻污染的葡萄。但澳洲微型蒸餾場阿奇玫瑰卻找出辦法,想辦法將這批葡萄轉為獨一無二的佳釀。
受火災煙燻污染的葡萄得到轉機,成功釀造成水果白蘭地
2020年1月澳洲6州的森林大火燒毀了1700萬公頃的土地,其中雪梨以北的葡萄酒產區獵人谷(Hunter Valley)80%的果實因為覆蓋了煙塵粒子,嚴重的煙燻污染使農夫不得不放棄收成。意外的是,雪梨近郊羅斯伯里區(Rosebery)的微型蒸餾廠阿奇玫瑰(Archie Rose Distilling Co.)卻選擇復甦這批果實、進行釀製;協同第四代的塔洛奇酒莊(Tulloch Wines)及福斯特溪酒莊(First Creek Wines)的釀酒師,一行人攬下逾50公噸的希拉茲和卡本內蘇維濃葡萄,實驗和製造限量版的蒸餾酒。
2020年5月阿奇玫瑰推出限量1000瓶的「獵人谷希拉茲清烈酒」,即法文名為eau de vie的生命之水,是經過兩次蒸餾、沒有入桶熟成的一種水果白蘭地;它的創新在於使用葡萄,因為生命之水一般不用葡萄釀造。據釀酒團隊描述,「這款烈酒使用特殊酵母,以凸顯葡萄的果味、降低酒精濃度,並且能儘早去掉果皮,避免過多的煙味滲入酒液」。最後的成果相當特殊,散發熱帶水果、法式酸奶油、和莓果的香氣,酒體飽滿滑順,添加現搾蘋果汁或可樂和新鮮青檸汁,會呈現絕妙的體驗。
其餘的清烈酒則裝入波本桶,進行白蘭地的熟成階段,預估3至4年後上市,現在已經預購售罄。阿奇玫瑰的目的是支援損失慘重的葡萄農夫,用這個例外的企劃證明,即使面對慘不忍睹的煙燻葡萄仍有希望創造生機。
煙燻釀酒技術可望成為新保障,以應對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
相反地,塔斯馬尼亞島哈茲維酒莊(Hartzview Vineyard)的主人佩德生(Robert Patterson)則把煙燻葡萄蒸餾酒當作新的前景來投入。2019年的森林大火促使他進行了第一次實驗,利用兩道蒸餾程序,成功把喝起來像煙灰缸的果汁「淨化」,裝入一般熟成干邑的利穆贊橡木桶至今3年。
佩德生希望創造一種協力的商業模式,葡萄酒釀酒師可把果汁運送到蒸餾廠進行兩次蒸餾,然後再取回蒸餾酒自行入桶和熟成;甚至擴大範圍,把受到森林大火影響的櫻桃也列入實驗對象。在每年受到森林大火威脅的澳洲,擁有煙燻釀酒技術的蒸餾廠,似乎可望成為葡萄園和酒莊額外「加保」的經濟安全網。
澳洲超市龍頭停售塑膠一次性餐具,可望帶動環保餐具的使用
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WWF)指出,每年約有10萬海洋哺乳類動物死於塑膠垃圾汙染,鯨魚、海豚、海豹、海獅等因為誤食或被漁具纏身而喪命。雖然澳洲的國際形象一向是大自然環境優美、低汙染生活,事實上,每年有13萬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
2021年初,零售巨人兼連鎖超市品牌Coles宣佈,7月起將全面停止販售一次性的塑膠餐具,預估一年可減少150萬公斤的塑膠垃圾運往掩埋場。為負起環保責任及回應消費者的關切,塑膠製的杯、盤、碗、吸管、刀叉、湯匙一律下架,協助維護公園、水道、海灘、和馬路的整潔。
WWF自然基金會發現,澳洲居民每人平均一年消費130公斤的塑膠產品,但回收的量低於10分之1。話說回來,塑膠餐具下架對消費者有何影響呢?首先,價格可能助推習慣的改變。目前一次性塑膠餐具的價格大約(50份):刀/叉/湯匙各為澳幣$2,餐盤$6,非常便宜,任何人都可以不加思索在需要的時候輕易購買。你可能以為環保的選擇相對會昂貴許多,事實並不然。舉例來說,同樣以50份進行比價,Biopak 出廠、以甘蔗渣為原料製造的餐盤是$5.70,由玉米澱粉製造的刀、叉、湯匙各是$3.30。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形下,消費者改用一次性環保餐具的成功機率就提高了。
「袋鼠肉」成為環保肉品新商機,三理由讓國寶變成盤中飧
蔬食主義持續蓬勃和吸引更多實踐者,使紅肉市場邊緣化加劇,但是有許多澳洲人逐漸選擇「彈性素食」的生活風格,同時傾向相對永續的肉品。令人驚訝的是比牛肉更環保、更低脂的「袋鼠肉」,竟然有望在維州的超市上架!
過去一直是餐廳野味珍品的袋鼠肉,只有特殊市場才買得到,屬於不需要飼料餵養的野生肉品,近來受到更多餐廳的採納和名廚的推廣。維州的袋鼠數量預計為200萬隻,相較於2018年增加了40%。為避免袋鼠與牲畜爭奪食物,政府把2021年袋鼠獵捕量的上限提高至95,680,比去年多了近4萬,以維持水資源和土地的生態平衡。最大的不同是,這次計畫大量以餐桌食材供應給市場。只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獵人可獲准參與,並在嚴格遵守國家規範的人道狩獵之下執行。有別於以往為寵物飼料而捕殺的袋鼠肉,供應給人們食用的袋鼠肉需要符合更高的衛生安全標準,最重要的是擴充專用的屠宰場。
把澳洲的象徵動物袋鼠當成食材,真的可行嗎?事實上,自古袋鼠就是澳洲原住民傳統食用的肉類,而昆士蘭州立圖書館的文獻證明,1900~1939年時期的澳洲人常用袋鼠尾巴湯做為宴會的開胃菜。1980~1993年間,南澳、新南威爾斯、昆士蘭、維多利亞4州陸續通過法令,將販售可食用的袋鼠肉合法化;少為人知的是,今日澳洲其實外銷袋鼠肉至全球60個國家,包括芬蘭、美國、德國。減碳、過度繁殖、健康訴求3大理由把袋鼠肉推上了主流市場,不過,消費者面臨的是一大心理挑戰,要把公園裡跳來跳去的袋鼠當成盤中飧,是多麼劇烈的轉折啊!
環境變遷迅速,消費者需重新思考自身的選擇
隨著外在環境的迅速變遷,過去的選項漸漸面臨淘汰,企業與政府也在加快轉機對策,對消費者來說實在不容易適應。愈是這種時候,消費者心中更需要一把尺來衡量:你關心的到底是環保或垃圾減量,還是環保+垃圾減量的綜合題?我們應該開發新技術,還是從基本重整產業的生產過量問題?對於紅肉的糾結,從農場到實驗室,我們該問的是飲食習慣失衡,還是生產問題?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更多食力的精彩內容:《原住民食材點燃「超級食物」的新商機,看看澳洲「Bush Food」的奧秘!》
《餐飲外送興起卻讓澳洲垃圾量年增20%!研究發現:漢堡套餐比中式料理包裝碳足跡更高》
《用路邊雜草玩出的環保新意!「玩艸植造」用蒲草帶來環保吸管的新「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