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使用的方法是:逆向工程,透過系統性地拆解物品,探究內部運作方式、獲取洞見。這個做法在矽谷其實不算稀奇,第一款成功面向大眾市場的個人電腦麥金塔,就是因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受全錄內建螢幕、滑鼠的電腦啟發,因而反向研究推測製程,再致力讓電腦對使用者更友善。
臨摹抄寫不會削弱原創力,反而激發新觀點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朗恩.傅利曼(Ron Friedman)在新書《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祕訣》指出,賈伯斯藉著研究同時代人物的成就,得到巨大收穫。而且,逆向工程不是只能用在科技業,所有人都可以運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向頂尖人物學習、汲取有價值的構想。
舉例來說,在繪畫、書法等藝術界裡,許多大師都曾投注許多時間在臨摹。2017 年《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期刊一項研究指出,複製模仿既有的作品,能帶來更多創意,因為複製是一種心理活動,當人仔細解構一件作品的關鍵元素時,會迫使自己思考,為什麼對方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進而質疑習以為常的做法,並激發新的思考方式。
編劇、作家喬.希爾(Joe Hill)在寫作進度停滯時,也會抄寫喜歡的著作,感受作者書寫的流暢度,以此找回自己的節奏。他是在父親 —— 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身上學到這種做法,也就是說,複製模仿不只不會剝奪原創性,還可以打破瓶頸、解決卡關。
挖掘不同作品的共通處,針對細項逐一精進
傅利曼認為,逆向工程跟演算法的運作方式相似,都是想辨識作品或行為背後的模式。想把逆向工程套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首先要蒐集資料,針對你喜歡或不喜歡的成果找出實際案例;接著再拆解、分析例子,找出是什麼因素讓這些成品充滿吸引力;最後則是彌補落差、發展自己的獨特風格。
提問,是最簡單也最直覺的分析方式,「我為什麼會受這個網站的電子報吸引?」「這個登入頁面和其他登入頁面有什麼不一樣?」而透過不同媒介理解同一件作品,也是一種做法。如果你想學演講技巧,除了不斷聆聽、觀看喜歡的演說,也可以把內容轉化成文字。當你擁有的媒介愈多,愈有機會辨識出讓它獨特的關鍵特質。
另一個比較科學化的做法是「逆向大綱」,傳統大綱是在寫作前預先規畫文章結構,逆向大綱則是把段落重點濃縮成一句話,以此檢視文章是否流暢、合乎邏輯。傅利曼表示,逆向大綱會迫使我們忽略細節,採用比較抽象的觀點檢視作品,拉開距離後,更能看到背後的模式。
以《哈利波特》為例,拆開後你會發現這樣的故事:一個孤兒和親戚住在一起,結果陰錯陽差踏上一場冒險,在過程中發現自己隱藏的能力,最終必須對抗邪惡的壞蛋。然而,這不是你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故事,這也是《星際大戰》的核心情節。
當你找出作品背後的隱藏邏輯後,怎麼彌補差異?
2016 年,網球巨頭之一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剛滿 35 歲那年,表現開始下滑,身體也受了重傷。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那是他退休的最佳時機,他卻利用這段期間徹底調整打法,隔年返回網壇後,連拿兩座大滿貫冠軍,光榮回歸。
費德勒的團隊把網球比賽分成發球、正拍、反拍、網前等行為,分析每項的得分率,因而找出弱點、提出修正計畫。
其實,在我們希望精通的任何領域裡,都可以把單一活動拆解成多項次級技能,藉此轉成指標,用類似方式衡量績效。比方說,簡報的次級技能包括說話技巧、肢體語言、記憶及姿態等。傅利曼強調,當你愈能精確指出,什麼樣的行為會促成你渴望的結果,愈有機會提升表現,並達成目標。
梵谷能無師自通成為藝術家,有一部分也是他非常擅長逆向工程。根據他跟親戚、朋友的往來書信,他在繪畫初期模仿不同風格藝術家的畫作,逆向解析、吸取各式風格的繪畫手法。短短 10 年就產出 2000 幅油畫、素描與速寫,而他也刻意練習自己的弱點,測試能力的極限。
我們現在能一眼就認出梵谷的作品,正是因為他完整體現如何用「逆向工程」,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