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疫情 仰賴公平分配疫苗
強制打疫苗也許被認為是人權問題,但相反的,沒疫苗可打,也是個人權問題。儘管全球仍有數十億人連第一劑都還沒打,美國、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已經從最高風險人口開始施打第四劑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今年1月指出,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口接種了兩劑COVID-19疫苗,但只有7%非洲人口已完全接種疫苗。
他認為,疫苗公平分配是擺脫疫情的最佳方式,在南部非洲發現了Omicron變種,這進一步證明了低接種率可以促進病毒突變,然後傳播到接種比率高得多的國家。
疫情加劇全球收入不平等
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報告,持續的COVID-19大流行加劇了全球收入不平等,部分扭轉了過去20年不平等的下降趨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復甦乏力預計會加劇國家間的不平等。
國際製藥生產聯盟(IFPMA)數據顯示,疫情爆發以來疫苗產量超過130億劑,疫苗施打量則達110億劑,而這個數量足以給全球每一位成年人打上兩針。
聯盟主席庫恩尼(Thomas Cueni)告訴法新社:「2021年中以來,全球疫苗的產量即超過全球疫苗需求量,且這項差距還在持續擴大當中。」
前英國首相、現為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衛生籌資大使的布朗(Gordon Brown)今年2月指出:「即便到現在,全球超過70%的疫苗仍朝G20成員國運去,換言之,其餘175個國家都在吃虧。」
富國一直打 窮國沒得打
2020年成立的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旨在確保貧窮國家能公平取得疫苗,但去年上半年卻出現激烈競爭,富有國家要求先給他們發貨。英國在2021年4月向印度一家廠房討取50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到5月中,印度日均染疫死亡人數超過4,000人,印度繼而頒布疫苗出口禁令。COVAX分配疫苗的情況至今差強人意,但只能等待富有國家捐獻過剩庫存,這意味著疫苗供應變得不穩定。
全球疫苗與預防注射聯盟(GAVI)執行長柏克利(Seth Berkley)表示,雖然透過COVAX全球配送疫苗一開始面臨像是出口禁令、疫苗民族主義等障礙,但目前狀況慢慢步上軌道。
非洲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主任恩肯加松(John Nkengasong)表示,非洲國家沒有「疫苗猶豫」的現象,接種疫苗的挑戰反而是物流和配送問題。他說:「無論是在2022或2023年終結這次疫情,加強合作是終結疫情的途徑。」
開放專利戰爭陷膠著
過去有60個國家一直試圖說服世界貿易組織取消疫苗專利權,印度和南非是主要的倡議者。但之前遭到美國川普政府、英國和歐盟的強烈反對。拜登政府縱使口頭上支持豁免,但美國藥廠始終不願開放技術專利。
不少人爭辯,增加全球疫苗供應的唯一法門就是分享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生產技術與知識,讓更多生產商能加入。這類型疫苗有潛力被廣泛採用,並迅速投產。
世界衛生組織也同意這想法。世衛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2月宣布,南非、埃及與肯亞等六國將成首批獲mRNA新冠疫苗製造技術的非洲國家,並將興建疫苗工廠。
莫德納非洲建廠
世衛去年在南非設立全球mRNA技術轉讓中心,以支持中低收入國家的製造商自行生產疫苗。參與合作的南非企業和大學,正根據美國疫苗大廠莫德納公司已公開的新冠疫苗核酸序列開發製作自己的mRNA疫苗。而莫德納公司也承諾不在疫情期間強制執行相關專利權。
莫德納在3月更表示將擴大專利承諾,永遠不會對COVAX預先市場承諾機制(AMC)的92個貧困和中等所得國家,強制執行COVID-19疫苗專利。
不過疫苗公司顯然更傾向在非洲建立自己的疫苗廠。
莫德納3月宣布,在與肯亞政府簽署每年生產多達5億劑疫苗的協議後,將在非洲建立莫德納首個mRNA疫苗生產設施。目前非洲使用的疫苗中,只有百分之一是在非洲大陸生產。
德國BioNTech對疫苗專利踩剎車
而與美國輝瑞(Pfizer)合力推出mRNA新冠疫苗的德國BioNTech 2月宣布,已發展一套以貨櫃生產mRNA疫苗的流程,預計下半年將第一套生產設備送到非洲,約一年就可生產。
然而,輝瑞對開放其新冠疫苗技術仍然抗拒,其合作夥伴BioNTech被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一篇文章指控,試圖阻撓南非的有關項目。疫苗主要生產商及其所在國的論點是,僅僅放棄專利並不能解決疫苗供應不足的問題。疫苗專利涵蓋基本內容,但不包括精確的生產過程。
德國政府也稱:「限制疫苗生產的因素是生產能力和生產疫苗所需的高標,而不是專利保護。」
疫苗的品質與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疫苗生產廠商的另一個擔憂是疫苗的品質和安全。國際製藥生產聯盟主席庫尼表示,疫苗供應短缺問題需要解決,富裕國家不願與貧困國家分享疫苗也令人失望,但他很擔憂豁免疫苗專利保護可能會令疫苗的「品質和安全」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