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總理為什麼不能熱舞?台灣政壇女性試圖刺破政治緊身衣

近期,網路上出現了一段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在私人派對中,與一群朋友唱歌熱舞的影片。在影片中,屋內的燈光由白轉藍,馬林除了和朋友一起擺pose、唱唱跳跳之外,中間還秀了一小段獨舞,看起來十分沈浸在當下的派對氣氛裡。

只是這段影片的流出,卻也引來外界對馬林身為國家總理,卻有空開趴以及不夠正經專業等疑慮。除了有人質疑派對中可能有人使用毒品或非法藥物外,對於馬林身為一名「女性國家領導者」應有的形象,也連帶遭到外界議論。

文章插圖

工作形象與私生活呈現的界線:總理下班後派對熱舞惹議

如果是一般人,在下班或放學後把自己去酒吧,或夜店的限時動態放到社群媒體上,可能頂多只會有好友丟給你「玩很瘋喔?」的留言,大致上不會出什麼問題。只是,當今天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具有政治人物的身份時,即便不是自己把影片放到社群上而是私人影片外流,還是可能會掀起一波爭議。

對此馬林後續在記者會上澄清,自己在該週末並沒有排任何的工作行程,純粹只是和幾個自己認識的朋友一起參加派對而已。對於外界質疑派對中是否有毒品,馬林也說:「只有酒類飲料而已,據我所知在場沒有人有使用毒品。」並強調自己在事後有接受藥檢,確認沒有毒品反應。

民眾對這次總理私人派對影片外流的事件看法兩極。從事行銷業的民眾法格荷姆(Josua Fagerholm)就認為,總理爆出這樣的負面新聞會讓芬蘭的名聲受損,而且也會連帶影響到民眾對政治人物的觀感。「我認為政治人物要能夠展現出他們應該要有的樣子,所以就這次事件來說,我不認為這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法格荷姆說。

相較於法格荷姆覺得總理不應參加派對的看法,年輕世代卻不見得這麼認為。學生克里埃倫(Mintuu Kylliainen)表示,這次馬林派對影片流出造成的風波,其實已經有點太超過了。克里埃倫說:「其實去派對本身滿正常的啊,她(馬林)應該也要有他自己的休閒時間嘛。」芬蘭當地也有許多婦女透過上傳自己參加派對的影片,來向馬林表達支持。

A post shared by ALT for damerne (@altfordamerne)

另外像是在社群媒體Twitter上,也有民眾對馬林參加派對幽默地表示:「突發新聞:一名女性和朋友跟朋友在享受派對時光,真是丟臉啊。」

雖然今年36歲的馬林已經結婚且育有一女,但她也經常強調自擁有總理的身份的同時,其實也就只是個一般人而已。即便去(2021)年馬林也傳出,在接觸過確診的外交部長後,沒自主隔離反而去夜店的風波,但對她來說,在下班後能夠好好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戶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馬林說:「希望到了2022年,民眾可以接受決策者可以跳舞、唱歌或是去參加派對。」

不過,資訊安全專家亞維尼(Petteri Järvinen)就表示,在芬蘭和瑞典相繼加入北約(NATO)後,這次政治人物的私人影片外流事件,也不排除是有俄羅斯駭客入侵馬林朋友的手機,惡意將影片散布出來的可能。

身為政治人物 女性們也得跟著Man起來?

文章插圖

與政治人物相關的傳聞、醜聞和私生活在網路上傳播速度驚人。在《這是愛女,也是厭女》書中,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楊婉瑩也提到,光是一名女性從政者,必須要能夠在社會預設的陽剛男性氣質,與陰柔女性氣質間取得平衡,成為一個「類男性的女人」,在發言時才會被其他人所重視。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或許是為什麼許多女性政治人物,以及先前風波鬧很大的生技公司Theranos創辦人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會選擇以低調的深色衣著搭配長褲,並在公共場合發表言論時,盡量壓低聲音說話的原因。

也因為外界嚴格的檢視標準,如果今天女性身為政治人物的性別氣質較為單一,像是變得太傾向男性時,就會引來諸如男人婆、很Man、恰北北等等負面評價,但當女性政治人物的女性特質比較明顯時,卻又會被外界視為軟弱無能,連辦事能力可能一併都會遭人質疑。

就像男性如果女性氣質較強,就容易會被形容為娘娘腔一樣。社會定義的女性氣質,諸如溫柔、會照顧人、有愛心等,其實在追求卓越及成功時,都會被視為一項負面的特質或阻礙。導致在社會職場與政壇上對於女性氣質的排斥,而這也逐漸形成男女間的高低之分,以及近幾年來大家常聽到的「厭女」二字。

文章插圖

這樣的情形從芬蘭總理馬林,到2016年第58屆美國總統選舉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狀況。像是政治民調公司「FiveThirtyEight」就指出,在全美由538名參、眾議院議員組成的選舉人團中,如果當年只有男性選舉人進行投票的話,將會有350名選舉人將票投給川普(Donald Trump),188人投給希拉蕊;如果是只由女性選舉人進行投票的話,將僅會有80人投給川普,而其餘的458名選擇票投希拉蕊,兩者比較起來差距甚大。

雖然男性選舉人在2016年有188人投給希拉蕊,但若純粹以男女性別來看,女性在政治上所面臨的挑戰和難度,與男性相比依然大上許多。

像是希拉蕊在當時身為總統參選人,就釣出了各式各樣的反希拉蕊商品、標語或是專頁。希拉蕊的乾女兒兼幕僚阿貝丁(Huma Abedin)就指出,他們在協助希拉蕊競選時,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一些帶有性別偏見或歧視意味的留言,讓競選團隊難以招架。

其他同樣具有性別歧視的行為,在希拉蕊參選期間可說是花樣層出不窮。像是希拉蕊造型的胡桃鉗、臉書社團「希拉蕊:不要繼續選總統,幫我做個三明治吧」以及希拉蕊造勢時,兩名男性大喊:「燙我的衣服啦!」都展現出對女性政治人物的性別偏見與歧視。

在政治領域中「作為」女性必須面對的挑戰

在西蒙.波娃所著的《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中,指出女人與男人間的雖然有先天上生理的差異,但對於女性及男性的社會性別,則明顯就是為社會文化所建構出來的。

西蒙.波娃對於第二性作為對第一性的從屬也有提到:「女性不是被生出來,而是『被成為』的。」(On ne naît pas femme, on le devient)外加社會普遍對於「男主外,女主內」的看法依然存在,男性在外工作打拼或成為政治及公眾人物本身,也經常會被視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文章插圖

因此,當一名女性踏入政治領域時,舉凡是她的能力、穿著、身材家庭情緒生活、外表,以及行為舉止是否符合社會期待等,都容易為他人所議論的目標。即使擔任政治領袖本身已經握有一定的權力,女性政治人物仍可能會受到壓迫,或被他人認為是在打性別牌博取同情。

除了國外的女性政治人物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外,國內的女性政治人物也不例外。兩年前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黃長玲,也曾在訪談中表示,台灣在開始保障婦女參政的名額後,雖然成功地讓更多女性投身政治,但實際當選的女性政治人物人數卻反而降低。

另外,像多數有意從政或已經踏入政壇的女性,多半都具有「未婚」或是「單身」的標籤,而這也使得與同樣是未婚單身的男性政治人物比起來,女性政治人物的生涯狀態,不僅較常被當作話題討論外,也較容易被有心人士進行攻擊。

文章插圖

不過,近年來台灣大眾對於女性政治人物的形象和期待,也正在持續改變中。像是人稱「賴總一」的立法委員賴品妤,就十分熱衷於Cosplay。賴品妤除了扮演初音、《魔道祖師》、《夜畫帳》等動漫外,也會扮演近期知名的《鬼滅之刃》等角色跟民眾和粉絲們拜年,打破過往對於政治人物,甚至是女性政治人物的刻板印象。這也是現在的新一代女性從政者,嘗試要去撼動、改變,挑戰傳統文化及價值對女性政治人物的束縛。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