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小鎮驚傳大規模隨機殺人案
這起堪稱近幾年來加拿大最嚴重的殺人案件,發生在僅有200人的小鎮威爾頓(Weldon),以及約有3400人居住的原住民居地「詹姆斯史密斯克里部落」(James Smith Cree Nation),兩地距離超過1小時車程。
考量案情地域跨度以及嚴重性,加拿大集合了薩斯喀徹溫、曼尼托巴(Manitoba)及亞伯達(Alberta)三省的警力聯合調查。
薩省皇家騎警(RCMP)表示,涉案的兄弟倆人中,哥哥達米安.桑德森日前被發現陳屍於當地一間房子外的草叢中,身上佈滿刀傷,研判為他人所致。
副警長布雷克摩爾(Rhonda Blackmore)在記者會上表示,警方認為兇手其實有鎖定確切攻擊對象,其他受害者則是無端遭到殺害。但也表示兇手的動機仍有待釐清。
對此,主權原住民聯盟(Federation of Sovereign Indigenous Nations)主席卡麥隆(Bobby Cameron)發布聲明為本次事件的罹難者表示哀悼,並於聲明中指出:「非法藥物在社區的出現是造成這次混亂的主因。」
受害者親友:來不及說再見
本次事件受害者之一海德(Lana Head),是一名育有兩位女兒的母親。案發前,她才在Facebook發文分享罐頭濃湯及番茄的特價資訊,之後寫下:「生命裡有太多東西值得去好好珍惜。」幾個小時候,她便慘遭殺害。
案發過後海德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消息後感到十分震驚,紛紛在她的臉書上發文悼念。「我不希望她是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世界。」海德的好友懷特凱普(Melodie Whitecap)感嘆,她原先計畫案發當天要去拜訪海德,結果卻發生這樣的事,讓她感到萬分不捨。
海德的前任伴侶在接受當地原民電視網(APTN)受訪時,也同樣表示:「藥物跟酒精這種東西,真的可以摧毀很多人。」意味著這次的砍殺事件很有可能與毒品有關。
兇手落網後身亡
案發後,兇手中的弟弟邁爾斯仍逍遙法外。根據警方鎖定的位置,邁爾斯先前,應該是在距離詹姆斯史密斯克里部落約3小時車程外的里賈納市(Regina)內,但後來行蹤成謎,造成小鎮居民人心惶惶。警方當時也在Twitter上呼籲,民眾應採取不要靠近嫌疑人士,若遇到則應儘速報警等措施以保護自己。
今(8)日,警方宣布已逮捕弟弟邁爾斯.桑德森(Myles Sanderson),不過他在落網後不久便身亡了。
薩省省長莫(Scott Moe)旋即發表聲明,強調沒有任何言語可以形容本次事件所造成的傷害、苦痛與遺憾:「所有的薩省的民眾對死者及其家屬表達哀悼。」他說。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也表示,整起攻擊令人感到驚駭和心碎,他也將為死者致哀。
挪威大屠殺的連鎖仿效現象
不同於傳統殺人案多發生在家人、朋友、情侶等互相認識、熟識的對象間,無差別殺人案因缺乏錢財與感情等殺人動機,且犯案時兇手與被害人互不認識,讓此類事件蒙上了一層讓人不解的迷霧。
2011年7月22日,挪威首都奧斯陸大樓在下午時發生一起嚴重爆炸,造成8人死亡,30人受傷。在短短不到三小時的時間內,策劃爆炸案的兇手布列維克(Anders Behring Brevik)變裝成警察,持槍前往奧斯陸西邊約40公里的一座烏托亞島(Utøya),朝島上正在參加挪威工黨(AP)青年團營隊成員開槍射擊,造成69人死亡,66人輕重傷。整起爆炸與烏托亞島屠殺事件一共造成77人不幸身亡,被稱為挪威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暴力事件。
但事件並未隨著兇手落網而落幕,仍持續發揮影響,造成了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恐怖。德國及紐西蘭於2016年及2019年發生隨機殺人案,兩起事件的兇手於落網時,皆坦言受到布列維克的影響;挪威則去(2021)年再度傳出大規模無差別殺人事件,丹麥籍男子布拉森(Espen Andersen Brathen)於距離奧斯陸約1小時車程的孔斯貝格(Kongsberg)市區,以弓箭展開隨機攻擊,當場造成5人死亡,2人受傷。
2008年6月8日發生的「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秋葉原通り魔事件),兇手加藤智大開著租來的卡車,衝進秋葉原車站附近的步行者天國,後續更下車持刀砍殺路過民眾,釀7死、10人輕重傷。
犯案後,加藤智大經法院審判一二審皆維持死刑判決,2015年則由東京最高裁判所判定死刑定讞,於今(2022)年7月26日處決。
其他如山口縣下關火車站無差別殺人事件(1999)、茨城縣取手車站無差別攻擊事件(2010)、神奈川川崎殺傷事件(2019)、川崎多摩隨機刺傷案(2021)、東京都上野車站隨機刺傷案(2021)、扮裝成小丑隨機砍人縱火的京王線襲擊事件(2021),以及國中少女澀谷隨機砍人案(2022)等數十起無差別殺傷事件,也對日本社會產生不小的衝擊。
日本的低犯罪率,更加凸顯了無差別殺人事件所造成國際社會震驚程度,日本社會更是對於這類隨機殺人犯發展出了通り魔(とおりま)的稱呼。
台灣暴力犯罪雖下降 隨機殺人仍發生
在台灣,據內政部警政署《警政統計通報》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刑事案件發生數為15萬2130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萬6582件,而破獲率則由去年的98.8%,下降至96.38%。
事實上,近五年刑案發生數量整體則呈現下降趨勢。從2017年的29萬3453件,減少至2021年的24萬3082件,總共降低17.16%。其中在暴力犯罪內有關故意殺人的件數,亦有逐步減低,從2017年的399件,降至2021年的212件。
回顧台灣過往較為重大的隨機殺人事件有: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2009)、曾文欽隨機殺人事件(2012)、柳營隨機殺人案(2013)、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2014)、龔重安女童割喉案(2015)、北捷中山站隨暴力犯罪雖下降機砍人事件(2015)、小燈泡事件(2016)、王秉華隨機殺人事件(2020)、宜蘭隨機殺人事件(2022)等。
成為一個隨機殺人兇手
2000年科幻驚悚電影《入侵腦細胞》(The Cell)的心理師主角凱薩琳.迪恩(Catherine Deane),希望能夠透過進入變態殺人魔史塔格(Carl Stargher)的潛意識中,了解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成為了他現在的樣子。
就像這部電影一樣,面對一名非因金錢糾紛、情殺、仇殺,而是隨機殺人或連續殺人的犯罪者,餘悸猶存的社會大眾,難免對罪犯的原始動機和養成感到不解與困惑。
隨機殺人犯的動機難以收束於常見的恩怨情仇,有可能是因為憎恨、精神疾病,甚至也有兇手宣稱自己單純想吃牢飯......諸多原因而選擇對陌生人下手,但這些犯案動機的背後,卻也可能由更根本的問題所導致。
依據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制中心報告,分析了鄭捷於北捷殺人案犯罪的成因,大抵可分為「家庭功能失調」、「校方危機意識不足」兩大原因。
台大醫學院教授吳建昌也分析了其他國內與國外相關無差別殺人案成因,從個人層面來檢視,可透過「社會學習理論」、「社會控制理論」、「緊張理論」等進行探討。
依據社會學習理論,犯罪者的行為大多是從家庭或生長環境中習得。如果從小就成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或社區,長大後同樣複製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提高。社會控制理論則認為,當一社會的經濟、人口流動等出現不穩定情況,導致社會連結變弱時,就有可能會造成個人因社會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現暴力行為。緊張理論則是強調,如果個人在社會中經常接收到負面的回饋、無法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或情緒長期被忽略時,就有可能會產生暴力相關行為。
隨機殺人犯的動機與成因,目前雖是個謎,但仍然是我們人類共有的課題。犯罪雖然可以被減少或有效控制,但無法完全消滅。身為一般人的我們也只能保持警戒、注意可疑人物,並善用隨身攜帶的物品,作為可能的抵禦武器。
台灣重大的隨機殺人事件
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2009)、曾文欽隨機殺人事件(2012)、柳營隨機殺人案(2013)、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2014)、龔重安女童割喉案(2015)、北捷中山站隨暴力犯罪雖下降機砍人事件(2015)、小燈泡事件(2016)、王秉華隨機殺人事件(2020)、宜蘭隨機殺人事件(2022)等。
隨機殺人犯的心理動機
台大醫學院教授吳建昌提出:「社會學習理論」、「社會控制理論」、「緊張理論」
依據「社會學習理論」,犯罪者的行為大多是從家庭或生長環境中習得。如果從小就成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或社區,長大後同樣複製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提高。
「社會控制理論」則認為,當一社會的經濟、人口流動等出現不穩定情況,導致社會連結變弱時,就有可能會造成個人因社會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現暴力行為。
「緊張理論」強調,如果個人在社會中經常接收到負面的回饋、無法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或情緒長期被忽略時,就有可能會產生暴力相關行為。
日本重大無差別殺人事件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2008)、山口縣下關火車站無差別殺人事件(1999)、茨城縣取手車站無差別攻擊事件(2010)、神奈川川崎殺傷事件(2019)、川崎多摩隨機刺傷案(2021)、東京都上野車站隨機刺傷案(2021)、扮裝成小丑隨機砍人縱火的京王線襲擊事件(2021),以及國中少女澀谷隨機砍人案(20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