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蟑螂出動!日本開發地震後救災新兵 操控蟑螂潛入瓦礫堆搜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文/ 湯皓茹 

在不久的將來,當日本發生地震時,第一時間迅速趕到房屋倒塌現場、在瓦礫堆下英勇搜救的可能不是搜救員或是搜救犬,而是蟑螂救災大隊。

文章插圖

地震後的救災新兵:生化蟑螂

台灣近期連日發生有感地震,適逢九二一震災週年,地震救災議題再度引發關注。日本文部省轄下的研發法人自然科學研究所「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理研)」,日前發表一項「裝載可利用光能充電零件的生化昆蟲」研究,透過連結蟑螂的神經系統的太陽能電子零件刺激蟑螂、可使蟑螂往特定方向移動。理研期待未來可用於都市型救災用途。

如同影片所示,裝配上電子背包的蟑螂在實驗者按下無線控制器上的按鈕後,隨即變更了行走方向而轉彎。這是透過裝置刺激在蟑螂尾部左右對稱的感覺器官「尾葉」,促使蟑螂依刺激方向轉向的結果。

由於零件裝設有太陽能電池,因此只要昆蟲仍然存活,就可以持續充電。昆蟲可以維持長時間、遠距離活動,再加上體積小,可用範圍相當廣泛。理研指出,尤其是在都市型搜索救難、環境監測、危險區域的探查等用途,很適合利用具備行動控制模組的昆蟲進行。

改裝太陽能電池 無線操控蟑螂2分鐘

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團隊由理化學研究所染谷隆夫、福田憲二郎研究員,早稻田大學梅津信二郎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佐藤裕崇副教授等人所組成。成員分別以薄膜電子元件、機械工學等領域見長。

研究表示,要長時間無線控制生化昆蟲、以取得相關的環境資訊,至少需要發電量在 10mW 以上的太陽能電池等裝置。但太陽能電池的輸出會與面積成正比,而裝置的大小、重量,會影響昆蟲的運動能力。因此本次研究設計出不影響昆蟲運動能力的超薄型(4μm)柔軟有機太陽能電池模組,製作出可以重複充電、並具備無限通訊功能的生化昆蟲。

儘管實驗結果已能順利控制蟑螂行動,但福田憲二郎研究員也坦承,「現階段的系統還只是利用無線控制動作的系統,還未達到能應用在都市型救災的用途」。但是「只要組裝上感測器或相機鏡頭,就可以讓生化昆蟲應用在需要的用途」。

雖然要驅動相機需要大量的電力,但目前也有像實裝中的零件這類的低耗能感測器。只是解像度仍有其極限。另外,目前以光能充電約 30 分鐘後,僅可無線控制蟑螂行動約 2 分鐘。

被蟑螂救援?日本民眾:先不要

日本網路對本項研究也提出各種想像,有網友五味雜陳的表示:「不太想被蟑螂救援」,也有網友認真指出是否有淪為軍用、或情蒐間諜功能的風險?特別是蟑螂對放射能的耐受性比人類高出數百倍,又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長時間生存。

然而無庸置疑的,小體積的昆蟲確實可以到達過去人力與救難犬所無法觸及的災害現場,如瓦礫堆下等極端場景。繼早先美國萊斯大學改造蜘蛛版「死靈機器人」後,生化機器動物的研究所在多有,或許在比想像更快的未來,能在災害後達到人命救援的效果。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logo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INSIDE是台灣科技媒體領導品牌,成立於2009年11月,係由一群熱愛網路的人所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專注於觀察創新、科技、新媒體與網路的趨勢發展,報導新創公司、創業家、網站、行動平台、社群媒體、行銷與數位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