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回家單打獨鬥 在校寫作業減學習落差
法國教育界人士認為,放學後有家長協助作業的學生,及必須單獨面對數學習題的學生,兩者間的不平等是很大的。計畫的目的便是避免讓學生與半懂不懂的作業孤軍奮戰,給予學生自己完成作業的時間和可能需要的協助。
據教育部官網,「完成作業」不僅可以推進社會公平、減少學習落差,更有強化學生自主、鼓勵同學合作等多重意義,且在校完成當天作業後,回家就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或進行課外閱讀等活動。
在2019年,約有70萬名國中生參與,其中四成為國三生。2020到2021學年度則有77萬學生,等於全國每三位國中生中就有一位參與,平均每人每週參與兩小時,其中62%的時間向輔導老師尋求協助。
雲端版回應疫情時代 招募大學生擴大輔導群
與時俱進,2019年1月,教育部下的全國遠距教學中心打造應用程式Jules,也就是「完成作業」的線上版,讓學生無論在哪都能隨時向線上輔導人員提出法文與數學問題。
2020年COVID-19席捲歐洲,疫情期間線上課業輔導需求暴漲。以楠蒂阿市(Nantiat)的一所中型學校為例,420名學生中超過半數在今年登記加入「完成作業」計畫,比2020年增加67%。
計畫獲得成功,2021年5月起措施擴大。原來提供協助者皆為體制內的老師、課輔人員,或是教育協會的相關專職人員,將招募大學生加入機制,有償協助輔導,時薪稅後可實領約12歐元。
這不僅能減少國中生的學習落差,更可以緩解大學生的經濟壓力。這是第一批招募的輔導老師,若計畫成功,將再擴大編制。
目標學生反成漏網之魚 教師跨科輔導也成問題
政策立意雖良善,執行卻有待改善。法國民主工會聯盟(CFDT)負責教育政策的全國祕書托謝(Alexis Torchet)向法媒表示,整個決策過程非常匆促,相關行政命令與支援到位緩慢。
統一教師工會聯盟(FSU)發言人維內提泰(Sophie Venetitay)也說,「尤其在近2,000名教師職位遭砍,班級爆滿、教學零碎化後,這個並未回應當前需求的措施來得猝不及防」。她指出,有同事說「完成作業」機制可能因為經費不足而取消,然而如今卻宣布擴大辦理,「我們又再度透過媒體才知道消息」。
參與教師表示,「完成作業」概念不錯,但治標不治本。缺點之一,就是由於採自願形式,最需要的學生通常不願意參加。由於報名學生通常都是「好學生」,因此,完成作業是否要強制性,也成了老師間的討論議題。
另外,老師參與課輔也採自願形式,無法準確回應學生需求也是可能問題。一名西班牙文教師坦言,「若學生問我法文或英文可能還行,但要我解釋三角函數,可能還要先幫我複習一下」;歷史老師巴席爾(Basile)也說,很多教師都只能協助自己的科目,「因此我們這裡每週一小時『完成作業』的附加效果並不是很大」。
有改善空間但瑕不掩瑜 師生正面回饋
據政府2021年數據,重點發展區域內,43%的國中生都參與了這項計畫。《費加洛報》(Le Figaro)今年6月的報導指出,政府將再挹注每年4,000萬歐元協助中學協助作業輔導。目前「完成作業」每年花費5,850萬歐元,並希望能在未來五年執政中倍增預算,擴及八成學子。
如今已邁入第五年的「完成作業」計畫雖有資源分配不均、行政支援緩慢、人手不足等問題,但整體而言,仍獲得師生和家長的正向回饋。
國中生歐蘭(Orlane)跟法國藍色電台(France Bleu)坦言,當初是在媽媽的催促下才報名參加,但最後很高興做了這個決定。她說:「和能幫我們的老師一起做作業比較好,因為爸媽也不是什麼都知道!」對已經參加第三年的基利昂(Kylian)來說,完成作業讓他回家後更輕鬆,「這讓我可以複習之前封城時漏掉的功課,特別是法文」。
史地教師里榭(Manuel Riché)則表示,努力有所回報,「過去幾年參與學生的成績明顯改善」。此外,他發現計畫對師生還有另一個好處,即改變師生彼此的看法與關係,「看著他們寫作業,我更能了解他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學生看老師的眼光,「也更像是能幫助他們,而非管制他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