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錢就不怕通膨」紐約11口之家每月只花11K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謝里託一家自己種菜、以批發價購物、杜絕一切非必要支出,一個月全家開銷僅364美元(約新台幣1萬1,110元),在當前的美國堪稱奇蹟。

文章插圖

高通膨席捲全球,美國也陷入數十年來最嚴重通膨危機,迫使許多民眾縮衣節食。一些原本就過著嚴格撙節生活的人成為當前不受衝擊的「異類」,他們說節儉的生活習慣彷彿是專為應對通膨所打造,但多數人在了解他們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後都敬謝不敏。

節儉狂種菜養雞省很大 「不花錢就不怕通膨」

美國紐約州伯恩希爾斯鎮(Burnt Hills)的謝里託(Shillito)一家有11口人,房子自有、無債一身輕的他們,靠著自己種菜、向批發商和餐廳供應商以批發價購物、杜絕一切非必要支出度日,做到一個月全家開銷僅364美元(約新台幣1萬1,110元),在當前的美國堪稱奇蹟。謝里託一家說,應對當下的高通膨,就得像他們這樣幾乎不花錢。

一家之主謝里託(Art Shillito)說:「由於我們的購物方式,(高通膨)對我們沒什麼影響。」他和妻子珍奈兒(Janelle)不像別的美國家庭會列購物清單,平常主要是買降價商品。夫婦倆表示,今年平均每月花費364.74美元來養活他們11口之家,開銷比去年的每月平均500美元更低。

《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高通膨累及許多美國民眾荷包,原本一些熱衷超級節儉生活的人又重新吸引眾人目光,聚焦他們的勤儉策略:對批發商大減價的包裝損壞食品興致勃勃、排定不買非必需品的零消費月、定時審核各種類型支出,從中挑出還可在哪些方面削減生活成本。

謝里託夫婦有九個孩子,年齡從六個月到19歲不等。他們在五個花園裡種植大部分蔬菜和一些水果。夫婦倆都是向批發商購物壓低價格,他們曾在一家食品批發經銷商處以14.96美元買到一袋50磅重的麵粉

謝里託太太在她的YouTube頻道記錄家庭雜貨開箱、園藝技巧和各種自己動手做的品項,頻道有超過2.1萬訂閱者;謝里託先生則會在筆記本記錄每一筆消費,還會對某些自覺漂亮的交易感到陶醉,例如用7美元買到1,000個杯子蛋糕內襯。

夫婦倆指出,現在一加侖牛奶價格是3.89美元,比今年初的3.59美元上漲約8%,但他們不想少喝牛奶,所以找上當地一家奶製品公司的牛奶俱樂部來省錢,對方讓他們購買五加侖牛奶後另免費提供半加侖。謝里託一家還養了38隻雞,為他們提供雞蛋,而雞蛋也是當前美國另一價格上漲的食物。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像謝里託一家這種節儉狂真的非一般人所能及。49歲的謝里託先生說:「人們一開始對我們能少花錢都很感興趣,不過當他們發現竟要過得如此辛苦時,他們就不感興趣了。人們想要的只是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不是我們這種。」他舉例最近自己修屋頂只花了1,065.34美元(約新台幣3萬2,518元),而相同程度的修繕,一般要價7,356.08美元(約新台幣22萬4,526元)。

臭鞋放冰箱多穿五年 奇葩省錢術讓人驚呆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NPD集團今年5月對1,014人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逾80%的受訪美國消費者表示計劃透過購買更便宜或更少的東西來削減開支,各類省錢措施正在引起人們興趣。

家住德州艾爾帕索(El Paso)的葛羅斯曼(Amanda L. Grossman)是一名認證的金融教育講師,在賓夕法尼亞州一個牧場長大的她自幼養成節儉習慣。她在20多歲時就創立一個分享節儉生活的部落格,教人各種近乎瘋狂但有效的省錢撇步,例如把一雙破舊皮鞋放入冰箱去除異味和細菌,「這讓我又多穿了五年」。

葛羅斯曼說:「現在節儉絕對能流行起來,但要在有錢和沒錢時都保持節儉,這才是能成功的方式。」

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當地的通膨達40年新高,不到20歲的年輕媽媽韋佛(Emma Welford)出於需要也學會節儉,比如將便宜的番茄醬倒入知名品牌番茄醬瓶裡,好騙過只鍾情特定品牌番茄醬的丈夫,她也會把店家自有品牌的廉價玉米片放進家樂氏的盒子裡騙過女兒。

韋佛說這雖有點偷偷摸摸,但確實有效,能省不少錢。她和丈夫提前10年還清抵押貸款,「我們存到了錢,工作升職但沒有增加支出」。韋佛家都是把衣服掛在外面晾乾,並剪掉塑膠牛奶瓶底部,為小植物建造溫室。

數據顯示,許多美國民眾已削減日常大額採購,航班預訂量下降2.3%,汽車銷量下降4%也證明美國人開始縮衣節食。他們認為當前高通膨帶動高物價,是減少度假、外食、美髮理容和房屋清潔等常規服務的好時機。

曾任職美國財政部的經濟學家的薩默斯(Larry Summers)警告,到2023年底前就會看到美國經濟衰退,認為拜登政府需採取行動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一些緩解。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