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提姆波頓的初相遇:《剪刀手愛德華》
第一次看提姆波頓的作品,大概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是一個深夜,晚上睡不著爬起來看電視。我發現電影台在播放《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明明畫面很可愛,很像拍給小孩子看的故事,但是愛德華的眼神卻好憂鬱,好可憐的感覺,故事的發展,也很誇張、很滑稽,很像常見的兒童電影,但是愛德華卻又遭遇一些很辛苦的事情。
當時我覺得「這部電影不一樣!」,「這才是真實的世界嘛!」,在心中有這樣幼稚的感受,可以說是我10歲時的一個重要啟蒙。
天真、童趣又面向殘酷,提姆波頓獨有的魅力
天真、童趣,但卻又面向殘酷。好像一個始終長不大的純真心靈,為我們展現他眼中的真實世界一樣。所以更直接、更殘忍,儘管有著表面的七彩純真童趣糖衣,就是這樣衝突的展現,使我深深著迷著。
無法借鑒的強烈風格
沒有啟發跟影響,哈。提姆波頓個人的強烈風格,我認為是無法借鑒的。
新的時代有新的觀眾,需要新的電影風格與美學。
提姆波頓的電影對我來說更像是童年的夢,是我珍藏在心裡,是非常私人的東西。更多是在工作忙碌之後,夜深人靜之間,打開影片重溫過去,想起曾經更為純粹的自己,以換得面對明天的力量。每年也引頸期盼提姆波頓導演能夠持續推出作品,讓我童年的夢想可以持續延伸!
剪輯師 |高鳴晟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後進入「長髦象影音科技」學藝兩年成為剪輯師,自立門戶開設「阿晟剪輯工作室」。曾任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講師、第54屆電視金鐘獎評審委員。2013年以《神算》獲選第48屆電視金鐘獎「剪接獎」,並在2016年以恐怖片《紅衣小女孩》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剪輯」,同年以作品《再見女兒》獲中國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推介新銳剪輯師。2019年,以動作片《狂徒》,三年內第二度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剪輯」,2021年以《主管再見》再次入圍第56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類剪輯獎」。著有《剪故事:金獎剪輯師的電影深層學!從電影敘事、17階段戲劇結構,到類型電影心法攻略》。
與提姆波頓的初相遇:《瘋狂理髮師》
蠻晚才認識提姆波頓的,第一次看到提姆波頓的作品是《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Sweeney Todd)。應該是因為強尼戴普吧,因為當時在朋友家看了神鬼奇航1後,很喜歡強尼戴普演的傑克船長,所以特定去搜尋強尼戴普奇的其他電影,就認識到了提姆波頓。
當時的感受是每位角色的造型都非常 計都美得讓人想按下暫停鍵好好欣賞,然後就記住了這個導演,之後只要是他執導的電影,都會去電影院觀賞。
Paula Hsu art🌟(@paulahsuart)分享的貼文
黑色幽默與怪奇美學,提姆波頓獨有風格
他的黑色幽默跟獨特的怪奇美學也讓人印象深刻,有一種強烈的對比感,電影出現的問題很現實、恐怖且殘酷,但角色們的行為上卻都帶些童趣跟純真。
當然我最喜歡他在角色上的設計,令人耳目一新且前衛,不論是動畫片《地獄新娘》(Corpse Bride)、《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等或是真人電影《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剪刀手愛德華》、《瘋狂理髮師》等裡都創造出了讓人難以忘懷的角色,很多角色初看會覺得可怕、離奇又誇張,但就跟角色們在電影裡一樣,外表雖然嚇人但卻是善良且可愛的。
以光影明暗來形塑角色
通常我看影集或電影,最先吸引我的就是角色,而提姆波頓創造的角色們都有這種看過一次就忘不了的魅力,角色剪影上也非常明確且清楚!
他在顏色和光影使用上都很棒,他喜歡用對比強的陰影效果,用這明暗對比來突顯人物輪廓,製造陰森感,此時如果是暖黃色的柔光照進來就更有一種溫暖感,又如果換成冷藍色的月光照進來就更有一種灰濛濛的不安感。
Paula Hsu art🌟(@paulahsuart)分享的貼文
所以提姆波頓在角色、色彩跟光影上都讓人想要畫他的作品,就像我第一張《星期三》的Fanart 就是被這種剪影跟光影所吸引,即使有個複雜的背景,也不能把角色掩埋在畫面中,這都還是我在學習的部分。真心推薦還不認識提姆波頓的趕快去看他的作品!
以上,發現自己提到好多角色的部分,哈哈,因為我希望自己是一位厲害的角色設計師,所以在影視作品的角色上都會特別的注意。
Paula Hsu art🌟(@paulahsuart)分享的貼文
角色設計師|Paula
與提姆波頓的初相遇:《蝙蝠俠》
第一部應該是1989年的《蝙蝠俠》(Batman),但反而是1990年的《剪刀手愛德華》好看到讓我想知道導演是誰。
大概是我讀國一的時候,老家附近新開了一家錄影帶出租店,爸爸便買一台錄放影機回來,因為不知道有什麼片子好看,爸爸於是按照熱門影片出租排行榜的順序借回來看,那還是個電視機有映像管的時代,迴帶機還是紅色跑車的形狀,《剪刀手愛德華》在退租之前,我看了四次,耐心等待迴帶機跑了三次,每次看都哭,覺得心裡苦苦的、悶悶的。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認知到藝術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原來這世界有黑暗的童話、美麗的女主角可以壞掉,以及所謂的「餘韻」是什麼味道。
最吸引我的提姆波頓:「怪人的平凡」
提姆的影像風格確實獨特,但這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像諾蘭的電影命題始終在訴說關於「男人的失落」這回事;提姆的電影則是「怪人的平凡」,異常的人(《瘋狂理髮師》、《剪刀手愛德華》、《決戰猩球》)、怪人(《蝙蝠俠》、《巧克力冒險工廠》、《小飛象》、《怪奇孤兒院》)、死掉的人(地獄及怪犬系列)⋯⋯換個政治不正確的說法,總之就是逃逸於社會常理之外、格格不入的人(或動物)們,他們的內裡實際上和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也會有愛、有恨,有苦衷和追悔,正因為他們被分別對待,苦衷和追悔比一般人來得深,甚至比「正常人」來的有「人性」。
而所謂善或惡、光明與黑暗、可怕與可愛各種二元對立的界線被提姆模糊掉了,可能他本人也是如此,覺得他的作品「討厭」和「討喜」的界線也很模糊,用華麗奇幻的視覺語言、帥美的男女主角包裝一個苦澀的故事,巧克力咬下去,裡面竟是嗆辣的白蘭地。
與提姆波頓的初相遇:《魔鏡夢遊》
我是在國中一年級,那時候國中都有實施特色課程,就選擇了電影欣賞,當時老師播放的其中一部就是《魔鏡夢遊》。由於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迪士尼故事(雖然提姆本人不喜歡迪士尼),再加上很喜歡那種華麗詭譎冒險風格,就把《魔鏡》的視覺美學奉為圭臬。但那時候一直沒有注意到原來《魔鏡夢遊》跟我一直很喜歡的《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還有《飛天巨桃冒險記》(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提姆波頓不是導演就是監製,就是有種,啊!!!原來都是你啊,這種感覺,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相遇。
融合黑暗與童心 努力把碎掉的心拼好
你很難去想像為什麼有人可以把黑暗和童心融合的如此吸引人,通常來說這兩個元素加在一起會是恐怖片(確實提姆波頓也非常熱愛恐怖片、受到恐怖片的啟發蠻大的)。但他的片都會帶著屬於他的風格的純真和愛,那樣的角色和情節非常吸引我。有一種即便外表是被社會所拋棄的扭曲樣子,但還是努力地把碎掉的心拼好,只為了給你。
提姆波頓異想世界展 𝐓𝐡𝐞 𝐖𝐨𝐫𝐥𝐝 𝐨𝐟 𝐓𝐢𝐦 𝐁𝐮𝐫𝐭𝐨𝐧
✺展覽日期✺ 𝟐𝟎𝟐𝟐.𝟏𝟎.𝟐𝟎-𝟐𝟎𝟐𝟑.𝟑.𝟓
✺開放時間✺ 𝟏𝟎 𝐀.𝐌-𝟏𝟖 𝐏.𝐌 (週一不休館)
✺展覽地點✺ 中正紀念堂𝟏展廳 (愛國東路側大孝門進場)
✺休館日期✺ 𝟐𝟎𝟐𝟑.𝟏.𝟐𝟏-𝟐𝟐、𝟐/𝟐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