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短暫的互動,就能轉移思緒、暫時停止迴圈
七年前的那天,比莉坐在舊金山灣看著太陽沉入海中,當時年僅23歲的她早已有了自殺的念頭,為了付諸行動,她灌了一整天的威士忌配可樂,醉得連臥軌自殺這個計畫都變得可以接受。兩個月前,她才剛阻止自己的母親自殺,然而這份經驗,卻也讓飽受長期憂鬱與藥物成癮所苦的比莉更不好受。「我想要停止這種感覺,」她寫下,「不是我想死,而是我不想再活了。」
比莉在日落後走進地鐵站,坐在藍色長椅上,等待駛向奧克蘭的列車進站。一個聲音打斷了她的念頭——「不好意思,可以幫我拍張照嗎?」一名染著粉紅髮色、戴著唇環、塗著銀色指甲油的纖瘦女孩,笑著遞出手機——她看起來非常年輕,大概還不到19歲,「我真的是上一秒才剛到舊金山,現在超興奮的!」女孩說。比莉毫無設防地被逮個正著,甚至沒想過可以拒絕這個請求。
她接下手機,下一個瞬間,女孩跳上藍色長椅,開始擺起姿勢,對著鏡頭微笑。「我幫她拍照,在這十幾秒內,我的注意力完全在她身上,」比莉說,當他們結束短暫的互動,那輛本來可能撞上比莉的列車,早已緩緩駛入月台,「我錯過了自殺的機會,而原本趁著酒意鼓足的勇氣,也就此消散。」
Perspective by Billy Lezra: “Today, I am alive because a pink-haired stranger stopped me for a picture.” https://t.co/yriSXsbKJm
比莉步出車站,走向山坡上的公園,那裡有一群人,正喝著酒、彈著吉他;比莉點起一支菸,往向那已變得漆黑無垠的海面。她拿出手機,為趴在草地上的哈士奇拍了一張背光的剪影——她的手微微顫抖,照片也有些模糊不明。
意念與機會將導向自殺之途,「干預者」能從中攔阻
「我將那女孩稱作我的『干預者』(interrupter)」而比莉也是她母親的干預者;如今,多虧了干預者,他們「母女均安」,雖然仍在康復的路上,但至少不是走向絕路。
比莉也透過蒐集資料、查看數據,試圖了解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這個決定,根據她的調查:「父母親曾企圖自殺,其子女步向相同行動的可能性,比無自殘史雙親的子女高出五倍。而患有『酒精使用障礙』者(alcohol use disorder),其自殺機率也較他人增加120倍。」
比莉和她的母親,確實都曾在酒醉狀態下企圖自我了結。她得出了一個自己的結論:當輕生的念頭、自殺的機會(如酒醉狀態)相互結合時,若沒有「干預者」的適時攔阻,行動就可能成真。
「不知道那天晚上,我的苦痛是否有如蒸汽從身上散發出來、被她窺見,」抑或這一切純粹只是個巧合,但「她不只救了我的命,還送了我一個工具。」
一張照片,是交會的證明,也是救命的纜繩
直到今天,每當絕望在比莉身上熊熊燃燒,好似野火般正要蔓延開來時,她都會走向戶外、對陌生人詢問:「可以幫你拍張照嗎?」
對象可以是結伴外出的家人、情侶,也可能是那些看起來有點孤獨、陷入沉思的人;有時候她甚至不用說話,只是彎彎手指,大家都能懂她意思。「然後,我們分道揚鑣,他們的手機裡有我們短暫交會的證據——
一張照片證明『我們在這裡,笑著』
而我也能靠著這小小的互動連結,打斷那種絕望,或許讓自己感覺活著還算有點意義,即使只有一點點。」
比莉不一定會記得她拍過的人,那些人大概也不會記得她;經年累月,她逐漸想不起來那位干預者女孩的長相,但心中的感激卻仍深刻明晰——「或許有天、某個人也會這麽記得我。」
橋上的南京天使:「為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
2015年紀錄片《南京天使》(Angel of Nanjing)記述了陳思的故事——這位來自江蘇農村的平凡人,被稱為南京長江大橋上的天使「干預者」。
和比莉遇見的那位女孩不同,陳思自2003年起,開始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巡邏」,靠著步行或騎乘電動機車在全長約4公里的橋上來來回回無數趟,關注那些蹲站在橋邊的人們,並上前搭話關心。這份志業受到國際媒體的注意,也使許多中國民眾開始正視,這座繁華城市裡隱藏的心理問題。
根據《法新社》報導,在南京長江大橋投河輕生的人數,可能已超越舊金山著名地標金門大橋;當地民間社團估計約有3千人以上在此結束生命,他們時常發現橋邊出現的鞋隻、紙條或手機,或許也有更多從未留下隻字片語的人。陳思曾經遇見那些與他有著相似背景的人——從鄉村來到城市,卻選擇走上大橋、劃下句點。
20年間,陳思成功阻止了400多名輕生者,幫助1萬多人走出生命的陰影。
善待生命每一天
隨著媒體曝光,陳思能做的事情變得更多——朋友提供自己的小吃店,做為一個中繼點,有時候,光是帶他們吃點東西、喝碗熱湯,就能拯救一個失溫的靈魂。
陳思建立了一個名叫「心靈驛站」的辦公室,暫時收留、輔導那些需要時間或空間重新出發的人;社區的志願者與心理系學生成為他的眾多分身,一同「為黑暗中的人們帶來一些光明」。
"The Angel of Nanjing."For 18 years, Chen has scouted the 3km length of the Nanjing bridge looking to help people thinking of taking their lives. The Nanjing bridge has reportedly overtaken the Golden Gate Bridge in numbers of suicideshttps://t.co/4FqgiuCFFn pic.twitter.com/88gBbcm4ur
崖邊的退休警察:「他們正在等待有人跟他說話」
位在日本福井縣西北角的「東尋坊」是個高聳的玄武岩海岸,約莫8層樓高的崖面自海中突懸而起,這個面向日本海的觀光景點,卻也是個知名度不亞於「青木原樹海」的自殺勝地。
當地退休警察茂幸雄(Shige Yukio)過去在當職期間就已遇見無數陷入憂愁、特地遠道而來的人們,甚至經常需要協助打撈遺體;他曾經試圖說服當局加裝保護措施——柵欄、護網什麼都好,但被以影響景緻、有礙觀光發展為由拒絕了。
2003年的一起事件,讓茂幸雄決心對懸崖邊的人們投注更多關懷。
那天,他在海邊的長椅上遇見一對中年夫婦,他們在東京經營酒吧,龐大負債早已不堪負荷,於是來到東尋坊,打算在日落後攜手投海。茂幸雄驚覺大事不妙,馬上聯絡相關福利單位前來關切、協助輔導,成功將他們帶離崖邊;誰也沒料到,五天之後,這對夫妻卻跑到隔壁的新潟縣了卻餘生。
一句普通的問候,人人都能成為干預者
退休後,茂幸雄繼續巡邏東尋坊。他成立民間組織、招募了20多名志工一起巡視海岸。因為地形相對空曠,茂幸雄會使用望遠鏡、無人機巡視海岸;巡邏時,志工們也都以單獨步行為主,因為兩兩一組可能嚇跑對方,一對一反而讓人較有安全感,也更容易開啟對話。
「我救人的方法就像見到朋友,」茂幸雄接受《洛杉磯時報》專訪時說,就只是一句普通的問候「你好嗎?」聽起來雖然沒什麼特別的,他說:
「那些人們正在尋求幫助,等待有人跟他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