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手吧!」環球音樂與TikTok談判破裂,不滿報酬過低、AI使用與平台安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文/ Jocelyn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和TikTok過去簽訂的合約於1月31日到期,但雙方未成功續約,環球音樂發聲明指控TikTok霸凌他們接受低於舊協議、市場價值的新合約。泰勒絲、Drake等知名歌手的音樂,有可能即日起消失在TikTok上。

環球音樂拋出「核彈級威脅」

《滾石》將環球音樂對TikTok發出的指控稱之為「核彈級的威脅」,因為兩邊規模在音樂產業內,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環球音樂的聲明主要圍繞在三大重點:藝人和作曲家的報酬、AI技術影響,以及平台安全性。

文章插圖

▉ 重點1:給藝人和作曲家的報酬過低

首先,環球音樂稱相較其他社群平台提供的報酬,TikTok只願意支付一小部分,並指出雖然TikTok規模如此龐大,但只占環球音樂總營收約1%。

環球音樂在聲明中表示,TikTok的成功就是建基於音樂,平台高層也曾說過「音樂是TikTok體驗的核心」,卻又不願意支付合理的價格。

▉ 重點2:AI議題喬不攏

再者,環球音樂認為TikTok允許AI製作的音樂充斥在平台上,甚至打造工具來宣傳AI歌曲,平台無疑就是在推動AI取代人類藝人。例如數週前,曾傳出TikTok在測試文字生成音樂功能「AI 歌曲」,開放給小部分用戶先行體驗。

在AI立場上,TikTok和環球音樂採取的態度不盡相同。TikTok對AI採較積極的態度,母公司字節跳動還被爆使用OpenAI技術來打造自家大型語言模型(LLM) 。且CEO梁汝波據稱認為公司對AI的關注度還不夠,很容易被其他敏捷的新創超越。

反觀環球音樂的態度就偏保守,去年下架了以歌手Drake和The Weekend聲音,結合AI技術生成的爆紅歌曲《Heart on My Sleeve》;10月,與其他音樂出版商聯手,控告AI公司Anthropic非法使用500 以上的歌曲,來訓練聊天機器人Claude。不過,環球音樂也有在和Google等公司協商,談要授權歌手的聲音和旋律,來讓AI生成歌曲。

▉ 重點3:平台的安全性不足

最後,環球音樂對TikTok的指控,延伸到平台沒有積極阻止歌曲侵權事件,而且讓仇恨言論、霸凌、騷擾內容留在平台上,只有像打地鼠一般無效地阻擋有問題的內容。

至於協商新合約期間,環球音樂表示TikTok不斷在威脅公司接受低價值的合約,平台採取的手段包括移除部崛起中的藝人的音樂,但刻意留著國際知名的歌曲

TikTok:其他音樂廠牌都簽了,就你們蕭貪

對此,TikTok也發出火藥味十足的回擊聲明。TikTok表示,很難過看到環球音樂「將自身貪婪置於藝人和作曲家的利益之上」,並指出他們和其他家音樂廠牌都能達成以藝人為優先的合約,但是環球音樂自己選擇離開擁有數十億用戶的平台。

文章插圖

雙方簽約破局會帶來哪些影響?

環球音樂的歌曲最快有可能於2月1日開始,就會從TikTok下架,包括泰勒絲、Drake、怪奇比莉等知名歌手的音樂,曾加入相關歌曲的影片也可能變成靜音;環球音樂出版集團的作曲家所共同創作的音樂,也會落在被移除的範圍內;而有加入下架音樂的用戶原創影片(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同樣有機會拿到下架警示。

另外,音樂是TikTok的一項重點發展領域,去年平台在部分地區(澳洲、新加坡、墨西哥)推出了「TikTok Music」服務,能與TikTok帳號連結,去收聽出現在短影片裡之音樂的完整版。少了環球音樂的歌曲,是否會對TikTok Music的擴張帶來影響,仍有待觀察。

那麼,最終事件會怎麼落幕?較有可能發生的是雙方再簽訂新合約。好比YouTube也曾和音樂廠牌因未支付足夠版稅而產生衝突。

類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

2021年,TikTok和環球音樂集團曾簽訂合約,讓TikTok用戶能取用環球音樂的歌曲,雙方也承諾會一起探索新功能。

TikTok當時將自身定位為「幫助新才華嶄露頭角並將過去音樂介紹給新觀眾」;環球音樂則表示,與TikTok的合約「為我們的藝人和作曲家提供了合理的報酬」,同時也展現研發音樂產業新工具的決心。

而在環球音與TikTok簽訂合約的前幾天,也發生了些許類似於近日的事件。環球在2018年與同為短影音平台的「Trilller」簽約,但到2021年合約期滿,雙方在談更新合約事宜時,環球控訴平台未如期支付藝人報酬。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logo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INSIDE是台灣科技媒體領導品牌,成立於2009年11月,係由一群熱愛網路的人所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專注於觀察創新、科技、新媒體與網路的趨勢發展,報導新創公司、創業家、網站、行動平台、社群媒體、行銷與數位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