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才剛任的法國總理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在任僅僅三個月,便因國會不信任案下台,成為法國史上最短命的總理,也使政府陷入空前政治危機。此次事件是法國自1962年以來,首次因不信任案推翻政府,凸顯法國國會的深度分裂。
強行通過預算案,惹火左右派議員
4日,國會的不信任案投票以331票贊成、246票反對通過,遠超過所需的288票門檻。
這場政治風暴的導火線,是巴尼耶於本週一利用法國憲法第49條第3款(l'article 49.3 ),繞過國會直接強行通過2025年預算案。該預算案包括600億歐元的赤字削減計畫,涉及增稅與削減社會福利。此舉激怒了左右派議員,促使左翼「新人民陣線」(New Popular Front, NFP)提出,極右翼「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 RN)也趁此機會加入倒閣行列。
Le choix que nous avons fait, c'est celui de protéger les Français.Michel Barnier n'a pas tenu ses promesses. Le budget présenté était toxique pour les Français et la seule solution digne pour ceux qui ont reçu mandat de les protéger, c'était de s'y opposer. pic.twitter.com/PGZbZTBjag
極右翼領袖瑪琳.勒朋(Marine Le Pen)直言,這份預算案「對法國有毒」,並將其失敗責任歸咎於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她在接受法國電視台TF1採訪時表示:「必須撤換巴尼耶,別無選擇。」
而巴尼耶則在國會辯論中警告,不信任案的通過將使局勢「更加艱難」,並強調他的改革是為解決法國債務危機的必要措施。然而,他的辯護未能改變議員們對其領導風格的強烈不滿,尤其是在電力稅與非法移民醫療援助等議題上的僵化態度。
面臨左右夾殺,馬克宏的處境更加艱難
巴尼耶的下台,讓馬克宏進一步陷入困境。現在他必須迅速提名新總理,避免政府真空,並說服國會在12月21日前通過預算。否則,法國可能被迫暫時依賴「財政延續法案」運行,這將使政府支出受限於2024年的標準,進一步加劇法國的財政壓力。
目前,法國政府的債務已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1%,創下二戰以來的最高紀錄。在過去幾年間,法國政府為了面對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投入巨額支出,導致財政壓力大增。而巴尼耶的財政改革提案,則因涉及推遲退休金,以及調整物價等敏感議題,未能獲得國會的足夠支持。
在國會的嚴重分裂下,馬克宏面臨來自左右派的夾擊。今年夏季的國會改選後,法國國會呈現左、中、右三派對峙的僵局,沒有任何一個派系擁有多數席位。而極右翼與左翼不斷地對馬克宏施壓,甚至可能要求其辭職,作為支持新總理的交換條件。
將影響法國的國際地位
外媒分析,此次法國面臨的政治危機,也將對法國的國際地位產生影響。馬克宏原本計劃專注外交事務,包括主持將於7日登場地巴黎聖母院重啟儀式、迎接下一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訪問,現在卻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回國內政治。
馬克宏計劃於週四晚間8點,向全國發表電視演說,解釋政府的下一步計畫,並試圖平息民眾的不安情緒。先前,他已明確表態無論不信任案的結果為何,他都不會辭職;然而隨著來自左翼與極右翼的施壓,馬克宏面臨的不僅是提名新總理的挑戰,還須制定能受各方支持的政策,避免法國政治、經濟的動盪加劇。
目前,馬克宏處於第二個總統任期的後半段,而此次政治危機,將為他的執政蒙上更深的陰影。他將採取什麼措施化解國內的政經困局,將決定法國未來幾年的國際影響力與內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