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阿爾卑斯山了 科學家在冰川驗出大量輪胎奈米塑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文/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阿爾卑斯山高海拔冰川發現大量奈米塑膠,車輛輪胎磨耗顆粒為主要來源,佔比高達41%。此研究凸顯輪胎污染嚴重性,已滲透至偏遠地區,呼籲重視並研擬解決方案。

阿爾卑斯山的塑膠

最新研究顯示,車輛輪胎已成為阿爾卑斯山高海拔地區奈米塑膠污染的主要來源,凸顯出了輪胎顆粒對環境的影響,也進一步顯示出塑膠微粒污染已經滲透至全球最偏遠的自然區域。

這個研究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tists)登山隊負責,在法國瑞士義大利的阿爾卑斯山高海拔冰川共14個地點採集樣本。研究團隊隨後利用熱脫附-質子轉移反應-質譜分析技術(TD-PTR-MS),分析樣本中的奈米塑膠含量。

研究結果發現,這14個採樣點中,有5個地點的樣本檢測出奈米塑膠污染,其中最常見的聚合物包括輪胎磨耗顆粒(占41%)、聚苯乙烯(28%)、聚乙烯(12%),該研究報告已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輪胎汙染物比排氣管更毒

在過去幾年,針對車輛輪胎顆粒污染的研究已越來越多,一項於 2022 年發表的研究顯示,輪胎顆粒對海洋生物構成潛在威脅,其影響範圍涵蓋沿海與淡水生態環境,另一項研究則指出,車輛輪胎釋放的污染物可能比排氣管排放的污染物高出2,000倍。

根據《耶魯環境360》(Yale Environment 360)報導,輪胎顆粒估計占全球海洋微塑膠污染的78%,全球車輛輪胎每年約釋放600萬噸塑膠顆粒,對環境的影響難以忽視。

文章插圖

更驚人的是,研究人員甚至在人體尿液樣本中發現來自輪胎的化學物質,這顯示這些微粒可能透過空氣、水源或食物鏈進入人體。

尋找奈米塑膠的污染真相

這項研究也是「全球大氣塑膠調查(Global Atmospheric Plastics Survey)」的一部分,該計畫由德國萊比錫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微塑膠與奈米塑膠研究小組負責。

文章插圖

負責該計畫的生物分析科學家杜珊・馬特里奇(Dušan Materić)表示:「這將是全球奈米塑膠背景污染的首項研究,我們需要建立基準數據,以便在未來數十年內評估情況是否改善或惡化。這是一項全新的研究,讓這個議題正式進入全球環保關注的焦點。」

這個調查的目標是更深入探索微塑膠污染的廣泛性,分析污染源及微塑膠顆粒的傳播範圍,截至2025年1月,研究團隊的登山隊員奧利佛・格雷夫斯(Oliver Graves)和布蘭登・奧奇歐拜恩(Brendan O’Ciobhain)剛從南極洲艾爾斯沃思山脈(Ellsworth Mountains)採集最新樣本,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

輪胎污染是大問題

這個研究再次突顯出,車輛輪胎不僅是全球微塑膠污染的重要來源,甚至已經滲透到地球上最偏遠的高山冰川及南極地區。

隨著奈米塑膠污染對環境與健康影響的證據日益增多,各國政府、車廠及環保組織應積極尋求對策,例如開發更環保的輪胎材質、強化廢輪胎回收機制,或推動更嚴格的環境監測政策,以降低輪胎顆粒的污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