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名網敬一深受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影響,他的作品不受限於純美術的框架,從拼貼、版畫、素描、動畫、實驗電影、繪畫、立體作品再到裝置藝術,他的作品跨越媒材與類型,展現出極高的自由度與想像力。
他將大眾文化的符號、個人記憶與潛意識交織混融,創造出既荒誕又迷幻的視覺世界,成為日本當代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傳奇人物之一,更是被國際認可為日本「普普藝術」(Pop Art)的先驅人物。
NANZUKA UNDERGROUND(@nanzukaunderground)分享的貼文
歡迎進入,創作者的娛樂世界
在不同畫廊的展間中,藝術家們也透過不同的作品回應「娛樂世界」的主題。合作逾17年的雙人藝術創作組合林餘慶、魏杏諭,他們作品中的主角「Wulala」猶如引路精靈,承載藝術家對未知生活的不安與對未來的熱情期待,帶領觀者踏入奇幻繽紛的想像世界。
隨著時間演變,Wulala與夥伴們以多元樣貌呈現,藝術家亦藉此傳達不同的宣言。搭配畫面的謎樣詩句則像黑膠唱盤般輕聲呢喃,揭示那些被現實覆蓋的低語,帶領觀者進入更深邃、迷幻的內心風景。
林餘慶的靜物與風景畫,讓人感受到自然的偉大與人類的渺小,激發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魏杏諭的抽象畫作中,充斥張力的構圖與鮮明的色彩,讓人重新思考自我與世界的關係,進而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力量。
同樣是在自然與抽象之間,來自台灣的劉昕穎則擅於透過意象轉化,將關於生命和感知的抽象感受,形塑成繪畫語言裡的呢喃、氣息與力量。她以獨特的視角將「現實、自然、人文」重新形塑,並思考自身周遭事物的關係結構,提煉出景致裡的音調與情感,呼應內心對於存在的無限想像。
在劉昕穎的畫作前,可以感受到孤獨也有歡樂的瞬間,以色彩與光影的運用,探討人與自然、社會、自我的關係,喚醒觀眾對這些問題的關注。
而躍然紙上的,不只是畫作也可以是一張地圖。來自桃園的邱杰森以紙本地圖為創作媒介,解構其中蘊含知識性的空間符號,提取極簡的結構,藉此觀察生活環境中自然與人為之間的互動關係。
重新定義策展人
除了展場與作品的創新,「Voices 2025」也再次突破框架,首次定義參展畫廊為「策展創作者」,邀請的三位藝術家,蘇旺伸的《跨海大橋》、侯連秦的《家》與夏愛華的《通往甦生的森》,共同構築一場跨世代的對話現場。以細膩的形式語言,書寫對生命、個人意識與歸屬感的深層省思。
除了藝術內容,「Voices 2025」也提供「藝旅接駁車」串聯三地展會,包含「Photo ONE’25」與「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讓藝術愛好者能自在穿梭於多樣展覽之間,體驗台灣當代藝術的多元樣貌。
隨著台灣藝術產業逐漸成熟,團隊持續拓展策展可能,關注空間語彙、跨域整合與當代表述。從概念雕塑到聲音表演,從裝置藝術到新媒體介入,「Voices 2025」期望為藝術與觀者搭建更深層的對話橋梁。在花花世界中,聽見藝術的回聲,也聽見屬於現代的聲音。
Voices 2025展覽資訊
展期|2025年5月8日至12日11 : 00 - 19 : 00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 東2B館、東2C館、東2D館
Voices官網:https://www.voicesoat.com/
Voices Instagram:voices.oat
Voices Facebook:Voices OAT
Youtube: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