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吃得健康,地球更環保 科學家:飼料加入亞麻仁、豌豆蛋白,有助減少牛隻排放甲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YAP KUO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全球氣候危機日益嚴峻,溫室氣體減量成各界關注焦點。甲烷(methane)溫室效應約二氧化碳21倍,全球畜養牛隻超過十億頭,消化過程的打嗝排氣,就是甲烷主來源之一。為了抑制農牧業甲烷排放,紐西蘭甚至祭出「牛屁稅」甲烷排放課徵計畫。如何從源頭減少牛隻甲烷排放,成為畜牧業轉型的關鍵課題。

讓牛吃得更健康,地球更環保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最近研發創新策略:乳牛飼料摻入亞麻仁(flaxseed)與豌豆蛋白(pea protein),有助降低消化產生的甲烷;更重要的是,不會影響健康與牛乳產量。論文發表於《Journal of Dairy Science》期刊。

補充劑富含 ω-3 脂肪酸與高品質植物性蛋白,不僅有助減少甲烷產生,還能提升消化效率。領導研究的安東尼奧‧法西歐拉(Antonio Faciola)教授表示:「這是雙贏策略,不但減少甲烷排放,還將給乳牛更多熱量,提升產乳量。」

文章插圖

加入紅海藻,甲烷排更少

此外,海洋資源也展現潛力。加州大學 Ermias Kebreab 博士團隊 2018 年即有前瞻性研究表明,牛隻日常飲食加入少量紅海藻(Asparagopsis),可使甲烷排放減少逾50%,且對健康與肉質無明顯影響。

Kebreab 博士團隊之後將實驗時間延長至五個月,結果每日餵食80公克紅海藻,牛甲烷排放量比對照組少高達82%!更重要的是,體重並未下降,且飼料效率還提升20%,農民可用更少飼料達成更高生產效益。推估新配方可將飼料成本減半。

未來飼養目標:高效、永續

法西歐拉教授強調:「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對牛肉、牛乳的需求將有增無減,未來人類必須仰賴更高效且永續的飼養,才能實現糧食安全與環境永續目標。」

近年從亞麻仁與豌豆蛋白,到紅海藻等新飼料策略,許多研究都顯示:改變飼料組成,可不犧牲牛健康與生產效率下,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並提升飼養效率。隨著研究日益成熟,未來各方齊心努力下,減碳與高產不再有衝突,而是兩者兼得。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