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比亞黑猩猩年度「猩時尚」:耳掛草、屁股插草「想加入我們,就把草放進去」

就像2000年的Y2K風潮,在二十多年後重返流行一樣,在非洲某一處,也有一群黑猩猩正在複製過去紅極一時的時尚——把一根草或樹枝掛在耳朵上。十年後,這股潮流甚至發展成「猩時尚」:牠們開始把草插在屁股上。

文章插圖

引領黑猩猩時尚的教母:茱莉

2010 年,在尚比亞的黑猩猩保護區欽芬希野生動物孤兒院基金會(Chimfunshi Wildlife Orphanage Trust)裡,一隻名叫茱莉(Julie)的雌性黑猩猩做了一件從未見過的事——她把一枝草掛在耳朵上。

這個行為並非出於止癢或清理耳朵等生理需求,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niversiteit Utrecht)生物行為學助理教授范李文(Ed van Leeuwen)表示:

「這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時尚潮流。」

為了確認這不是隨機的行為,范李文花了一年的時間觀察保護區內的四個黑猩猩群體。儘管牠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草地中,但只有其中一個群體出現這種「耳掛草」行為。范李文認為,這無法以基因或生態來解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文化,「每個人都可以戴耳環,但你得先成為第一個這麼做的人。」

很快的,茱莉成為該群體中的時尚領袖,許多黑猩猩開始模仿牠的行為,包括牠的兒子傑克(Jack)。

文章插圖

「黑猩猩會挑選一根草,通常是一根堅硬、類似稻草的草,牠們會先把玩一下,然後試著將它塞進耳朵裡。」范李文說。「多數時候,黑猩猩會讓草一直掛在耳朵上,繼續做理毛、玩耍等行為,有時甚至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根據研究人員的觀察,當茱莉將草掛在耳朵上後,牠所在的群體的其他七名黑猩猩也開始模仿牠的行為。2013年,朱立茱莉過世後這群黑猩猩仍持續「耳掛草」的行為。

范李文將此研究發布在《動物認知》(Animal Cognition)科學期刊上,並將此行為稱之為「耳掛草行為」(grass-in-ear behavior)。

被圈養好無聊,只好找點事做

研究人員認為,這看似沒有意義的「耳掛草行為」,可能源自於黑猩猩與生俱來的學習生存技能的能力。黑猩猩可以透過觀察、模仿的「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習得新的技能,以滿足其生存需求,例如用石頭敲開堅果、用樹枝「釣食」白蟻。然而,當選擇壓力(selection pressures)減弱,黑猩猩就有可能將社會學習延伸至沒有明顯實用目的的行為上。

▲2021年在古瓦盧果拍攝到黑猩猩會使用樹枝「釣食」白蟻。

范李文觀察到只有生活在保護區、被圈養的黑猩猩會模仿沒有實際功能的「耳掛草行為」,因為這些黑猩猩不需擔心天敵或與其他族群競爭,相較於野外的同類擁有更多的閒暇時間,「牠們有很多時間可以閒晃、放空,」范李文說。

十年過後,流行又回來了

在人類的世界中,時尚流行是一個輪迴,而在黑猩猩的圈子中,也是如此。茱莉掀起「耳掛草」風潮以來,睽違多年,2023年8月,研究人員再度觀察到保護區內的另一個黑猩猩群體中,一隻名叫朱瑪(Juma)的黑猩猩,開始將一根草放到自己的耳朵,不到一週,這股潮流就以「病毒式傳播」的方式迅速擴散,同群體中另外四隻黑猩猩也開始模仿茱莉的行為。

同月,眼看「耳掛草行為」再度席捲黑猩猩圈,朱瑪想到一個更大膽的變化版:他把一根草插入自己的屁股,任其自然垂掛。這種異常的時尚又再度受到群體歡迎,又有五隻黑猩猩跟進模仿

跟風,才能交到朋友

為什麼看似無用的「耳掛草行為」會在黑猩猩當中掀起流行呢?范李文推測,這種行為可能是出於社交目的,「就跟人類一樣,為了融入團體或是促進社會關係,會開始追求時下的流行,」

「當黑猩猩模仿彼此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傳達一種訊息——注意到對方,或表示對那個對方抱有好感。這有助於鞏固社會連結,並在群體中建立歸屬感,就跟人類一樣。」

范李文還舉了另一個例子:荷蘭某動物園的一群黑猩猩中,有一隻雌性黑猩猩開始模仿懷抱嬰兒的姿勢行走,儘管牠根本沒有孩子。

但不久之後,整群的雌性黑猩猩都開始以相同的姿勢行走。此外,當兩隻新來的雌性黑猩猩加入這個群體時,模仿這種走路方式的黑猩猩,很快就被其他成員接納;相反地,另一隻拒絕跟風的黑猩猩,則花了更長時間才融入群體。

范李文表示,黑猩猩會透過模仿行為來建立信任、減少衝突,就像人類會透過流行時尚表現歸屬感。

文章插圖

所以,為什麼是屁股?

針對黑猩猩的模仿行為,范李文的研究團隊提出兩項理論:

「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Acquisition):動物傾向模仿那些牠們本來就具備能力完成、但尚未以那種形式嘗試過的行為。「耳掛草行為」就屬於這類型——黑猩猩原本就會使用草和樹枝,也有能力將物體掛在耳朵上,只是從未將兩者結合。

「預期範圍區」(Zone of Bounded Surprisal):動物容易被那些略帶驚奇、但仍保有熟悉感的行為吸引。以黑猩猩為例,牠們本來就習慣觀察彼此的屁股,因此當某隻黑猩猩將草插入屁股時,這種「微妙但可辨識」的變化更容易引發注意,進而在群體中擴散開來。

無用潮流,其實是跟人類學的

2010年,茱莉成為首位引領「耳掛草行為」的時尚教母,即使她已離世多年,牠的兒子傑克至今仍延續著這項母親留下的「時尚傳統」。然而,當距離茱莉與傑克生活圈至少相距九英里的另一群黑猩猩,再度出現「耳掛草行為」時,研究團隊開始思考:這些黑猩猩的行為,是否是受到照顧牠們的人類工作人員的影響?

調查發現,保護區內某一區域的工作人員習慣使用火柴棒或小樹枝清理耳朵,而另一區的工作人員則沒有這樣的習慣。范李文推測,這項「時尚」最初是第一群黑猩猩觀察到工作人員的動作後開始模仿,再由群體間傳播開來。

因此數年後,當這些工作人員接手照顧第二群黑猩猩,才會間接促使這群黑猩猩也發展出「耳掛草行為」甚至是進階變成「直腸插草行為」(grass-in-rectum behavior)。

這些觀察也讓研究團隊重新思考一個經典問題:為什麼人類比其他動物擁有更高程度的文化演化?有一種說法是,人類具備模仿極細微、甚至看似沒用的行為細節的能力,而這正是文化得以累積的關鍵。而其他動物則不具備這種能力,必須不斷從頭學習與「重新發明輪子」,因此限制了牠們的文化演化。

「至於為什麼黑猩猩選擇把草插到耳朵或是屁股裡,其實我並不太在意,」范李文說,「黑猩猩會彼此模仿這種行為,才是最重要的觀察發現。」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