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未釋、哈瑪斯未除」義大利總理拒絕承認巴勒斯坦國,引發全國80城市大規模罷工抗議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9月23日,義大利超過80個城市響應工會號召,舉行聲援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罷工與抗議,從學校停課、港口癱瘓到鐵路中斷,甚至引發警民衝突,造成至少60名警察受傷、10多名抗議者被捕。

同一時間,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聯合國宣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並強調這是「和平進程的開始」,凸顯義大利與其他歐洲大國的立場差異。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明確表態,只有在「所有以色列人質獲釋、哈瑪斯(Hamas)完全被排除在外」的條件下,義大利才會考慮承認巴勒斯坦。

本週一(9/23),義大利全國爆發大規模罷工與示威行動,訴求聲援巴勒斯坦並抗議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根據工會組織統計,從米蘭(Milan)、羅馬(Rome)、巴勒摩(Palermo)到都靈(Turin)、波隆那(Bologna),至少有 75 至 80 個城市響應號召,參與人數達數萬人。

這場被命名為「讓一切停擺」(Let’s Block Everything)的行動,造成義大利全國交通與公共設施大亂,利佛諾(Livorno)、熱那亞(Genoa)等主要港口被碼頭工人封鎖,米蘭地鐵線停駛,大學講堂被學生佔領。抗議群眾高舉「解放巴勒斯坦」標語,要求義大利政府暫停與以色列的軍事與商業合作,並聲援國際援助船隊「全球蘇穆德船隊」(Global Sumud Flotilla),試圖突破以色列對加薩的海上封鎖。

5萬人上街抗議,米蘭爆發激烈警民衝突

羅馬的特米尼車站(Termini)湧入超過2萬名示威者,人群揮舞巴勒斯坦旗幟,高喊口號。一名17歲的青年告訴法新社(AFP),他參加抗議是為了「聲援一個正在被滅絕的族群」。一位名叫阿蕾珊德拉(Alessandra)的政治系學生則表示,聯合國委員會近期已裁定以色列在加薩犯下種族滅絕罪,強調「這不是反猶,而是反對一個犯下種族滅絕罪的政府」。

米蘭中央車站外情勢最為緊張。警方估計至少5萬人參與抗議,其中部分黑衣示威者焚燒美國國旗,並向警方投擲石塊、金屬桿與煙霧彈,試圖衝進車站。警方則以胡椒噴霧、催淚瓦斯和水砲回應。根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nsa),當天至少60名警員受傷,10多名抗議者被捕。波隆那則出現示威者封鎖環狀道路的情況,警方同樣動用水砲驅散群眾。米蘭市長薩拉(Giuseppe Sala)譴責暴力行為「無法為加薩帶來任何助益」。

梅洛尼仍堅持觀望 左派批評錯失表態時機

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在社群媒體強調,暴力與破壞「不會改變加薩人民的處境,只會為義大利人民帶來的混亂與後果」。

梅洛尼一再表示,過早承認巴勒斯坦可能僅是紙上談兵、創造虛假解決方案,因此保持觀望。

然而,義大利左派批評她在加薩議題上曖昧不明。民主黨領袖施萊因(Elly Schlein)抱怨,當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於週日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時,梅洛尼卻只在國營電視台接受專訪,談論與祖父母的用餐回憶,錯失在國會清楚說明立場的機會。

交通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則淡化抗議的影響,將罷工形容為「極左工會的政治動員」,並稱讚仍照常上班的民眾。

歐洲立場分歧 法國領頭,德義保守

義大利的謹慎態度與法國形成鮮明對比。週一(9/23)晚間,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聯合國宣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稱這是「必要之舉」,是「政治進程與和平安全計畫的開始」。法國外長巴羅(Jean-Noël Barrot)更形容這是「對哈瑪斯的明確拒絕」,也是「法國的重大外交勝利」。

馬克宏的舉動緊接著英國、加拿大澳洲在週日的共同宣布,並獲得比利時、馬爾他、盧森堡等歐洲國家的支持。西班牙挪威去年已完成承認程序。巴黎市政府甚至在艾菲爾鐵塔投影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旗幟,部分城鎮市政廳還升起巴勒斯坦旗幟。

而義大利與德國卻並未跟進。德國總理梅爾茲(Friedrich Merz)雖然近來批評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反應,但德國政府明言「承認巴勒斯坦國並不是當下議程」。德國外交部長約翰.瓦德普富(Johann Wadephul)則在前往紐約途中表示:「對德國而言,承認應該是進程的終點,但這個進程必須從現在開始。」

梅洛尼則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開會期間補充,義大利「並非反對承認巴勒斯坦,但必須設下正確的優先條件」──包括所有以色列人質獲釋,且哈瑪斯完全被排除在未來政府之外。

內塔尼雅胡強硬回擊:約旦河以西絕無巴勒斯坦國

對於歐洲多國逐漸承認巴勒斯坦的舉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強硬回應:「約旦河以西絕不會有巴勒斯坦國。」總統赫佐格(Isaac Herzog)也警告,承認巴勒斯坦將「助長黑暗勢力」。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更將此批評為「馬戲表演」,直指這儼然是對哈瑪斯的獎賞。

在義大利的罷工聲援巴勒斯坦運動中,民眾清楚表達了對加薩局勢的不滿,以及對政府消極立場的抗議,也折射出義大利在中東政策上的兩難:一方面,社會要求義大利更積極發聲,政府仍持續觀望、步步謹慎,避免在歐洲內部及國際舞台上過早表態。

義大利是否會在未來改變立場,取決於加薩局勢的發展,以及歐洲各盟國壓力能否推動梅洛尼鬆動態度。由法國帶頭的「承認潮」與德國、義大利的「觀望立場」,也突顯歐洲在巴勒斯坦承認問題上的分歧與掙扎。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