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我們不要國王
「不要國王」是由美國公民團體Indivisible、MoveOn等數個組織聯合發起的示威口號。今年6月14日,該組織首次發起的抗議活動,以抗議川普入主白宮半年後,便藐視法院、大規模驅逐出境、攻擊公民權利與刪減公共服務,並高喊:「腐敗已到極致!沒有寶座!沒有皇冠!沒有國王!」
抗議活動官網表示,美國自1776年獨立建國後就不歡迎君主統治,「『不要國王』不只是一個口號;他是我們立國的基石。它源於街頭,由數百萬人高喊,透過海報和標語傳播,從城市到鄉村,集結全美人民共同對抗獨裁統治。」
據估計,6月首場「不要國王」(No Kings)抗議行動在全美超過2,100個城市同時展開,參與人數逾500萬人。主辦單位表示,此次採取「分散式」抗議模式,鼓勵民眾在各自的社區發聲,而非遠赴其他大城市,藉此展現對川普政府不滿的情緒,已蔓延至美國的每一個角落。
半年後,再掀「不要國王」抗議潮
該組織指出,川普第二任期的最大疑慮在於他動用納稅人的資金鞏固權力,甚至派遣聯邦部隊進駐美國各地城市;此外,川普政府的政策手段過於極端,不僅在缺乏正當法律程序的情況下強制驅逐民眾,川普本人還曾暗示想尋求第三個任期。該組織批評,「這樣的行徑早已與國王無異」。
10月18日,「不要國王」運動再度號召全美民眾走上街頭。根據《CNN》報導,全美超過2,700個城市舉行集會,參與人數接近700萬,比6月的上一次抗議多出約200萬人。
不過,與6月的示威相比,此次行動現場氣氛更加平和,甚至帶著一絲歡樂與希望。
抗議也可以很歡樂
在洛杉磯街頭,到處可見身穿充氣服、揮舞美國國旗的示威者。一名身著獨角獸裝的男子表示,他選擇這套服裝是因為「獨角獸象徵洛杉磯的多樣性與文化」。他補充說,這些服裝也有助於緩和與執法部門的互動,並反駁總統對抗議活動的負面描述:「當你看到街上滿是穿著萬聖節服裝、洋溢著派對氣氛的人群時,很難想像這裡其實是個戰場。」
在聯邦政府任職多年的非裔女性莫妮卡(Monica)表示,自己近期因政府停擺被迫放無薪假。她說:「對許多非裔美國人來說,聯邦政府是進入中產階級的門票。它讓我們能在華盛頓特區附近買下第一棟房。但現在,我們真的不知道能否在川普的任期內再撐三年。」
「你很難將穿著青蛙裝的人,視為恐怖份子」
24歲的海莉(Hailey)在一家AI新創公司工作,這次特地從康乃狄克州趕來參加抗議,而她身穿一套充氣青蛙裝,在人群中顯得格外醒目,
「我覺得這些服裝最能表達我們的立場——我們不是暴力份子,只是想支持自己的社區。」
她這套充氣青蛙裝的靈感,來自奧勒岡州波特蘭(Portland)的抗議行動。自2025年6月起,波特蘭當地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民眾在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設施外與聯邦執法部隊對峙數週。示威者故意穿上充氣服與滑稽造型,以諷刺川普將波特蘭形容為「飽受戰火蹂躪」的說法,同時展現和平、非暴力的抗議立場。
波特蘭的示威者達斯汀拉格斯代爾(Dustin Ragsdale)說:「當我們只是穿著滑稽的服裝在這裡跳舞時,川普很難再把我們稱作恐怖分子。」這也是海莉身穿青蛙裝的原因,她希望這種幽默且具象徵性的抗議方式,也能在全美各地發揮相同效果。
在芝加哥,川普移民鎮壓行動的中心,數千人參加「不要國王」集會,手持自製標語和「別碰芝加哥」海報,揮舞著倒掛的美國國旗以及墨西哥國旗。示威者表示,移民突擊檢查、醫療補助削減和其他諸多政策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歐洲參戰!反川普活動、遍地開花
80歲的瑪麗蓮里肯(Marilyn Ricken)曾參加六月的「不要國王」的集會遊行,但她說10月18日的活動帶著更強烈的急迫感。她指著身旁抗議者正在一張巨大的美國憲法複製品底部簽名的畫面,表示:「改變就是這樣發生的。」
川普化身「AI國王」反擊
面對上千萬人走上街頭,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克強森(Mike Johnson)將這場抗議形容為「仇恨美國的集會」,並將示威者貼上「共產主義者」與「哈瑪斯支持者」的標籤。白宮發言人阿比蓋爾傑克遜(Abigail Jackson)則僅簡短回應:「誰在乎?」
儘管在示威遊行的前一天,川普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中再次強調,「他們把我稱為國王,但我不是國王。」但在18日傍晚,川普在Truth Social發布一段AI製成的影片,片中他頭戴皇冠、駕駛一架寫有「川普國王」(King Trump)的戰機,接著朝下方成千上萬名示威群眾傾倒「褐色液體」。影片上傳後,迅速引發網友熱議。
這支影片配上了肯尼羅根斯(Kenny Loggins)1986 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的歌曲〈Danger Zone〉。對此,羅根斯要求川普將該歌曲從影片中移除,並表示:「我難以想像,有誰會願意讓自己的音樂,被用在只為了分裂社會的人身上。」
希拉蕊:川普肯定沒生氣啦
根據《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許多網友對川普的AI影片提出批評,留言表示:「難以置信這是國家總統會發的影片。」不少網友指出,這段「幼稚又噁心」的影片赤裸裸地反映出川普對美國人民的真實態度。一位用戶寫道:「他在影片裡對整個國家『拉屎』,大概是他發過最誠實的貼文了。」
前國務卿、也是 2016 年總統大選中川普的民主黨對手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也回應了川普的影片:「昨天有7百萬美國人出來抗議他,他一定完全沒生氣啦!」
He's definitely not mad that 7 million Americans came out to protest him yesterday....https://t.co/tmLK8ajfkA pic.twitter.com/vSsJH6CGBa
發起人:這場遊行就像鍛鍊一塊肌肉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政治學教授傑瑞米普雷斯曼(Jeremy Pressman)指出,「當抗議活動成為更廣泛、有組織、有紀律運動的一部分,往往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力。」
他分析指出,雖然仍難以預測10月18日的「不要國王」抗議行動,對美國政治未來的影響,但已有幾項明確的趨勢可見:全國性的行動日持續吸引數百萬人參與;整體運動大多保持和平;抗議活動已在最支持川普的城鎮出現;而且每個月的地理擴散範圍都比上一次更廣。「無論10月18日這天發生了什麼事,美國這場抗議運動已經在多個層面上創造了歷史。」傑瑞米說。
「不要國王」示威活動發起者之一,同時也是Indivisible共同創辦人以斯拉萊文(Ezra Levin)則表示:「我們會在週六突然拯救民主嗎?不會。川普會在週六突然下台嗎?不會,政治不是這樣運作的。」萊文接著說,
「這個遊行對我們來說就像鍛鍊一塊肌肉、建立群眾動員能力。這只是長期策略中的一個戰術,目的是守護美國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