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喝可口可樂、退訂Netflix 川普關稅政策惹惱德國人,「去美國化」風潮蔓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林尚縈 (中央社柏林特約記者) 

來自德國漢堡的可樂品牌Fritz-Kola,早在川普首次執政期間即推出以他為主角的廣告看板,標語「兩個零,只有一個美味」嘲諷川普是「零分」政治人物,話題十足。

文章插圖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祭出「對等關稅」政策震撼全球,引發股市震盪、美債拋售。儘管幾日後臨時喊卡,這場朝令夕改的關稅風暴已在全球引發連鎖反應。從街頭到雲端,從消費者到企業,德國一場「去美國化」的浪潮正在迅速蔓延,民間以實際行動反彈關稅衝擊,也重新啟動了歐洲市場對政治與數位主權的思考與布局。

不要再跟美國買了

美國本土到歐洲,「把手拿開」(Hands Off)示威活動接連爆發,抗議川普關稅政策。在德國,這股不滿情緒不僅體現在街頭抗議,也蔓延到日常生活。根據民調機構Civey調查,川普3月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4月再祭出對等關稅,引發德國社會強烈反彈,近七成德國受訪者表示會避免購買美國品牌商品。

社群平台更成為具體抵制行動的催化劑。在歐美網友活躍的Reddit上,「Buy from EU」(從歐盟購買)群組自2月成立以來吸引超過22萬人加入,成員們熱烈交流如何以歐洲品牌取代美國產品與服務,例如取消Amazon帳號、轉向德國電商Otto,不再訂閱Netflix,改收看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的串流內容。

文章插圖

「反川普」可樂成為精神指標

討論熱度最高的是一篇標題為「Bye bye Coca-Cola, hello Fritz-Kola」的貼文。來自漢堡的可樂品牌Fritz-Kola,擅長以政治諷刺行銷出名,早在川普首次執政期間即推出以他為主角的廣告看板,標語「兩個零,只有一個美味」嘲諷川普是「零分」政治人物,甚至曾發布以Fritz-Kola瓶罐「將川普射上月球」的漫畫,話題十足。

這類曾被視為爭議的行銷手法,如今反而在「Buy from EU」運動中轉化為反川普、去美國化的象徵。在許多消費者眼中,Fritz-Kola不僅是一罐汽水,更是透過消費表態政治立場的文化符號。

文章插圖

數位服務也開始去美國化

不只是一般消費行為,「去美國化」風潮也悄然改變企業選擇數位服務的策略。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隨著美歐關稅戰開打,德國多家風控類人工智慧(AI)軟體新創公司客戶激增,許多企業希望借助人工智慧軟體的分析,降低國際供應鏈或跨國採購風險,關稅戰角力意外為提供風險管理的公司帶來商機。

AI風險控制新創公司Celonis的軟體,能計算關稅對企業財務影響、協助客戶調整供應鏈採購策略。德語市場負責人謝維奧(Florian Schewior)表示,客戶多為德國汽車大廠BMW等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傳統大型製造商;專為中小企業設計,分析哪些供應商和產品受關稅變動影響,自動識別替代供應商的軟體公司Tacto,執行長派翠(Andre Petry)則指出,「由於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許多企業希望透過AI分析,找出採購節省空間」。

除了AI軟體公司,強調資料儲存在本地、可避開美國監管介入的德國雲端服務業者,近期也迎來大幅度的用戶增長。根據《明鏡週刊》(Der Spiegel)報導,OpenCloud近期用戶數成長即超過六成;Nextcloud創辦人卡爾利契克(Frank Karlitschek)也透露,公司接到的企業諮詢是以往的三倍,「在川普公開威脅某些歐洲企業後,甚至有客戶當天就開始資料遷移」。

文章插圖

業者:小心雲端資料成為川普的籌碼

驅動雲端資料轉移的是企業對「經濟間諜」風險的高度警覺。卡爾利契克向德媒提出疑問:「如果川普突然把儲存在美國雲端的資料當作談判籌碼怎麼辦?」他補充指出,在川普挑起的這場關稅戰中,其行事風格讓許多企業認為這樣的情境並非毫無可能。

德國雲端業者Ionos也指出,近期多了許多來自國防、關鍵基礎設施的客戶,當中不少客戶明確指出「美國政治不穩」是他們尋求替代方案的主因。該公司進一步分析,這波用戶轉移非短期現象,而是反映出企業對市場結構性變化的長遠評估,

「越來越多企業認為,選擇軟體供應商不應只看功能與價格,還要看其是否符合歐洲對資料主權與保障的期待」。

《明鏡週刊》分析,歐洲正掀起一股「數位主權」的覺醒潮流,對急於避險的企業而言,轉向本土服務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企業從仰賴傳統軟體強國,轉向本土業者所展開的信任重建;而對廣大消費者來說,選擇歐盟製品,也成為立場表態的生活實踐。從超市貨架到企業雲端,一場由關稅引爆的「去美國化」浪潮,正悄然重塑德國對川普治理下美國的想像。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