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二戰前於德國連年締造紀錄!但戰爭阻斷了一切
1923年,羅伯特·伍德拉夫(Robert Woodruff)上任可口可樂總裁,他是將可口可樂推廣到全世界的重要推手。透過設立外交部、授權各國建造自己的裝瓶廠、以及1928年贊助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讓可口可樂的商標迅速在整個歐洲拓展,最終來到了德國。
在德國可口可樂負責人雷·鮑爾斯(Ray Powers)努力下,可口可樂在德國的銷售量從1929年的6000箱激增至1933年的10萬箱。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上台後,宣告第三帝國納粹的統治正式展開。鮑爾斯與其助手德國人邁克斯·基思(Max Keith)當時仍以可口可樂的繁榮為首要任務,藉由贊助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等在地化經營策略,讓可口可樂成功在德國連年創造全新的銷售紀錄。到了1939年,可口可樂在該國擁有43個裝瓶廠和600多個分銷商,甚至可以年銷售300萬箱可樂。
但好景不長,1938年鮑爾斯因車禍去世,基思接任成為德國可口可樂最高負責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正式參戰,並宣布德國為敵人,按照對敵貿易法(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全面切斷對德的供應。基思完全失去了所有可以製造可口可樂的原料來源,但他不願意放棄。
德國可口可樂因戰爭停產,著手開發替代性飲料!
德國可口可樂停產後,基思讓研發人員著手開發全新的替代性軟性飲料。最終他們將其他食品業中產生的殘渣,包括乳酪的副產品乳清、蘋果酒壓榨後剩下的蘋果纖維等物製成一種全新的飲料。由於基思在要求研發人員研發時,要求他們全力探索自己的想像力,因此這款飲料取德語的「Fantasie(幻想)」中的「Fanta」命名。芬達因此誕生!
芬達誕生!因沒有其他競爭對手而大賣!
由於當時德國完全沒有其他軟性飲料存在,芬達成為了德國人唯一的選擇,僅在1943年就大賣300萬箱。有趣的是,一些家庭主婦買回去根本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調味或燉菜,因為當時國內糖的供應量也很短缺。
戰爭期間,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可口可樂公司同樣遭遇原料短缺的難題,基思分享芬達的配方與品牌供他們使用。但兩國採用的配方原料並不相同,荷蘭以接骨木的漿果為主。
二戰結束!但問題是,基思是否與納粹有關?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可口可樂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總部始終不知道基思究竟是為公司工作、抑或是為納粹工作,因為彼此根本沒有溝通的管道。因此在戰爭結束後,隨著德國與荷蘭的可口可樂分公司經營權回歸,芬達因此停產。
隨後,可口可樂公司委託調查員查清基思是否與納粹有所聯繫,最終報告表明,基思從未成為納粹的一分子,雖然被迫為納粹政府工作,但他讓可口可樂德國工廠在戰時也能運作,並確保所有公司內部人員都能活著。由於他努力維持著公司的利益,讓可口可樂幾乎在戰爭結束後就可以立即恢復在德國的生產。
除此之外,在戰爭最終階段曾有納粹將軍命令基思改掉公司名稱,意味著基思本可以將德國可口可樂分公司改為自己的公司,讓自己發大財,但他不只拒絕了,更在戰後將二戰期間獲得的利潤與產品配方都交回給總部。
切斷與納粹的連結!如今熟知的芬達已不是最初的芬達!
雖然最終確知,基思並非納粹份子,芬達的誕生也並非納粹所要求研發,但芬達仍然因此停產了10年。直到1950年代,由於可口可樂老對手百事可樂開始積極打廣告,推出好幾款新飲料,讓芬達有機會重新推出。
1955年,可口可樂重新推出芬達,但已不是最初以水果殘渣或接骨木漿果為主的版本,而是以義大利拿坡里(Napoli)產的柑橘製成,也就是我們如今最為熟知的版本。此舉被視為是要降低與德國的連繫,畢竟芬達是納粹時期的產物是鐵錚錚的事實。
2015年,可口可樂慶祝芬達推出75週年時,曾因為廣告以「重返美好時光」為主題而被抗議:難道可口可樂認為納粹時期是美好時光嗎?可口可樂後來緊急撤下廣告並道歉,但發言人也強調,「這個已經75年的品牌與希特勒、納粹毫無關係。」雖然芬達的起源爭議時不時會受到挑戰,但無可否認,憑藉著色彩鮮豔的品牌識別,如今芬達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飲料之一。
更多食力的精彩內容:《新品優先嘗!美國可口可樂推網購超限量VIP訂閱制,3小時搶光!》
《「雪碧」也能用洗的?看58年老牌子怎麼跨界創新刷存在感!》
《New Coke?這款過去被淘汰掉的可樂隨著《怪奇物語》再次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