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重塑全球貿易秩序,台灣該如何應對?經濟學家:避免與美國硬碰硬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潘姿羽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祭出高關稅引燃貿易戰火。儘管台灣迎來三個月緩衝期,政府仍繃緊神經,把握關鍵談判期,希望維繫產業競爭力,並削弱對等關稅對經濟衝擊;企業則急於拉貨、調整後續營運策略,把傷害降至最低。

川普粗暴的關稅計算法

政府及國內智庫事前模擬各情境,進行情境分析及推估。政府預估情境最高也達35%,但川普宣布台灣稅率32%,仍引起極大震撼,關鍵在於算法相當「粗暴」。國內智庫及學者多將之列為極端情境,認為發生機率較低。

這套關稅計算公式在國際間引起爭議,國際貿易經濟學家紛紛吐槽。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2023年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資料分析指出,絕大多數國家對美關稅遠低於川普政府所指控。

例如川普政府指控台灣對美關稅達64%,但世貿組織數字僅1.7%;歐盟被控對美關稅達39%,但世貿組織的數字僅2.7%;川普政府指控中國對美關稅達67%,但世貿組織給出的數字僅3%。

不過美國經濟實力強大,為了避免被美國制裁,各國仍爭取時間趕緊排隊,希望早日坐上談判桌,與美國溝通出對國內經濟衝擊最小的方案。

關稅戰下的經濟危機

行政院主計總處推算,川普高關稅如果確實執行,將使美國及全球經濟成長率明顯減緩。依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初步評估對主要國家影響,預估114年全球經濟成長將由3月預測的2.6%,下調至2%以下。

主計總處進一步指出,由於台灣主要貿易夥伴,如美國、中國日本歐盟,經濟成長率都將明顯下修,不利台灣出口;且投資及消費一併受衝擊,初估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影響約0.5至1.5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2月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14%。以此推算,在最差情況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無法「保二」,僅剩1.64%。

台灣製造業恐面臨挑戰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高仙桂說,若以台灣對等關稅32%推估,將影響製造業產值5%;且台廠可能移至墨西哥等地生產,衝擊國內產能和就業機會。

高仙桂指出,主計總處對經濟成長率影響程度的評估,後續還須觀察許多變化。包括美國關稅是否會重重舉起、輕輕放下,以及中國大陸的外溢效應、台廠轉單狀況。由於川普關稅政策造成市場不確定因素,終端需求減少,「餅會變小」,除非台廠未來爭取到更大的轉單效應,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才可能低於0.5個百分點。

進一步分析產業影響,行政院指出,綜合考量主要國家被美國課徵對等關稅的稅率,以及台灣工業產品出口美國金額占產值比重後,初步估算台灣工業產品出口美國將衰退26%,影響製造業產值5%及12.5萬就業人數。其中,電子資訊、機械、運輸工具、重電及電線電纜、建材雜項、鋼鐵金屬、一般化學及家電受影響較大,推估受影響產業的產值影響幅度在3%至14%。 

文章插圖

避免與美國硬碰硬

對等關稅對台灣經濟產業衝擊甚鉅,全球高度關注各國排隊與美國協商的結果,稅率是否能調降。在這期間,美中貿易戰火持續升溫,雙方不斷「加碼」,懲罰性稅率甚至突破200%。川普作風難測,對等關稅最終結果如何,川普後續是否又有新招,一切都是未定數。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提醒,關稅議題上,台灣應把握重要原則,避免與美國對抗,勿仿效中國提高對美國產品的關稅,更不應以限制半導體出口作為談判籌碼。連賢明直言,無論是經濟規模、對美順差,或整體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台灣都無法與美國對等叫牌;尤其川普個性強烈、好惡分明,對於不滿與挑戰常有強烈回應,貿然喊價可能導致不利結果。

連賢明指出,美國長期對台灣貿易結構存有不滿,例如農產品市場准入、車輛關稅與服務業開放等問題,台灣應視此為契機,主動改革,藉此為未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鋪路。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則表示,美國占全球進口市場13.4%,意即美國之外的市場還有86.6%。政府希望引導廠商分散市場,進入全球,並推動「非紅供應鏈」,運用台灣尖端半導體的優勢,共同建立人工智慧(AI)晶片產業鏈全球聯盟,以及在其他策略性產業,強化與夥伴國家的技術合作。藉由以大帶小方式,打造非紅供應鏈,掌握新商機。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