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腦部手術中吹奏單簧管 清醒手術助帕金森患者重拾音樂人生

在英國倫敦,一位罹患帕金森氏症的65歲女性,在接受「腦深層刺激手術」(DBS)時保持清醒,並在手術台上吹奏單簧管。隨著電極啟動,她的手指動作立即恢復靈活,樂音響起,醫師與她本人都稱這是「令人驚喜的瞬間」。

文章插圖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醫院(King’s College Hospital)的手術室裡,醫師們正準備為65歲的丹妮絲‧貝肯(Denise Bacon)進行腦部手術。不同於一般的病患,貝肯並非靜靜躺在手術台上,而是手持她心愛的單簧管,在醫師鑽開頭骨、植入電極的同時,她在手術台上拿起單簧管,吹奏出久違的悠揚樂音。

這並非一場音樂表演,而是一場罕見的醫療手術——叫丹妮絲‧貝肯正在接受「腦深層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一種利用電極刺激腦部、改善帕金森氏症症狀的治療。

貝肯是一名半職業音樂家,2014年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後,病情逐漸惡化。這種疾病會讓大腦中負責控制動作的神經傳導出現異常,使病患產生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隨著病情惡化,貝肯不僅走路、進食困難,甚至無法再演奏心愛的樂器,最終不得不離開她參與多年的東格林斯特音樂會樂團(East Grinstead Concert Band)。

今年7月,她接受手術,由神經外科教授凱優馬爾斯‧阿什坎(Keyoumars Ashkan)主刀。手術前,貝肯告訴醫師:「如果我能再次吹奏單簧管,那我的生活將變得完全不同。」醫療團隊便決定讓她在清醒狀態下進行手術,並讓她同時吹奏單簧管,以便即時觀察DBS的效果。

文章插圖

電流啟動的瞬間,她的手指重新舞動

當醫師鑽開她的頭骨、植入電極時,貝肯依然保持清醒,僅在頭皮與頭骨處施打局部麻醉。阿什坎在她的頭骨上鑽了兩個比五便士硬幣還小的孔,並使用帶有精密定位座標的框架,猶如「導航系統」般,準確地引導電極進入目標腦區。

由於大腦沒有痛覺受器,她能在不感到疼痛的情況下,吹奏樂器並與醫師互動。當右側腦部的電極啟動後,醫師立刻觀察到她左手的手指靈活得動了起來,而尚未治療的右手依然僵硬。阿什坎形容:「當我們在右腦啟動電流時,左手的手指立刻像飛起來一樣,而右手因尚未治療,仍顯得僵硬。」他強調,這種即時的變化,正證明了DBS對她的運動功能產生了立刻的改善。

「我記得手開始能自由移動時,那種感覺太神奇了,」貝肯說,「我立刻就能順利吹奏單簧管,真的非常興奮。」

音樂與手術,譜出她重生的旋律

根據帕金森基金會(Parkinson’s Foundation)的資料,全球約有一千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帕金森英國組織(Parkinson’s UK)表示,當藥物治療、控制效果逐漸減弱時,DBS能提供穩定的症狀控制,幫助患者恢復生活能力;主管凱薩琳‧佛萊徹(Katherine Fletcher)指出:「聽到貝肯的故事,真的很鼓舞人心。她不僅症狀改善了,還能再次做自己熱愛的事。」

阿什坎也提醒,DBS並非帕金森氏症的治癒方法,而是一種輔助手術,對於對藥物反應不佳或出現副作用的患者來說,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的外科治療選項。手術後,患者通常會休養幾週,再回院啟動體內的刺激裝置,之後可持續、長期使用。「這是一個能永久維持的系統,許多患者能藉此恢復活動力,甚至重拾興趣。」

術後,貝肯的狀況持續改善。她表示,自己已能更穩定地行走,也準備重新游泳、健行,甚至回到舞台。她說:

「我真的很高興能再次感覺到身體的節奏,這讓我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

讓帕金森患者重拾生活的主導權

對許多帕金森患者而言,DBS 手術象徵著從疾病束縛中重獲行動力的希望。帕金森病專家、《帕金森計畫》(The Parkinson’s Plan)一書的共同作者麥可‧奧昆(Michael S. Okun)認為,這不只是醫療成就,更是人類意志與大腦韌性的象徵。他說:「這提醒我們,帕金森並非無法治療的病。透過 DBS、藥物與復健,許多患者都能重拾生活的主導權。」

對丹妮絲‧貝肯而言,這場「清醒的音樂手術」,不只是醫療突破——更是一場與音樂、與自我的久別重逢。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