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即將於11月6日召開。近日,董事會主席丹霍姆(Robyn Denholm)發出一封措辭強烈的公開信,警告若股東不同意支付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 1 兆美元的薪酬方案,馬斯克可能選擇離開特斯拉,而這將對公司價值造成「毀滅性影響」,特斯拉可能「失去靈魂」。
丹霍姆在信中表示:「沒有伊隆,特斯拉(Tesla)可能會失去重大價值,因為公司可能不再被市場視為具遠見與創新潛力的企業。」他強調,馬斯克不只是執行長,更是特斯拉願景的化身。他呼籲股東必須在美東時間 11 月 5 日晚上 11 點 59 分前完成投票。
根據董事會說法,這項薪酬計畫不只是獎勵,更是激勵馬斯克持續領導特斯拉邁向「不只是汽車製造商」的未來。丹霍姆指出,公司正在轉型,將重心放在「完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 FSD)技術與人形機器人「Optimus」上,而這些高風險、高報酬的計畫,正是特斯拉試圖跨越汽車產業、進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的核心計畫,而這些都需要馬斯克的技術遠見與執行力。
丹霍姆在接受 CNBC 節目《Squawk Box》專訪時則表示,特斯拉正處於人工智慧時代的重要轉折點,她強調:「在AI領域的潛力與馬斯克帶來的獨特能力,使特斯拉的未來機會前所未有。」
一場近兆美元的豪賭
這份薪酬案是根據特斯拉的長期業績與市值目標設計,共包含12項里程碑,其中最高門檻為公司市值達 8.5 兆美元──這將使馬斯克成為全球首位「兆元富豪」。不過,許多投資機構與工會團體對此提出強烈反對,認為這筆獎勵「毫無節制、與股東利益脫節」。
然而,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格外熟悉。去年董事會在推動馬斯克高達 5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8 兆元)的薪酬案時,幾乎用上了同樣的措辭與威脅。當時,股東最終仍投下贊成票,讓馬斯克成功獲得史上最高的執行長獎勵方案之一。如今,特斯拉只是將那場戲碼再演一次──只是金額更大、風險更高。
今年5月,在外界質疑他同時兼顧多家公司、注意力分散時,馬斯克承諾未來五年仍將專注經營特斯拉。不過,這次的薪酬之爭再度引發外界對他承諾穩定領導的信任危機。
一家公司,還是一個人的神話?
外界的批評聲浪同樣高漲,許多人質疑薪酬規模離譜,甚至指稱董事會被馬斯克「俘虜」。全球。兩大代理投票顧問機構——機構股東服務公司(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 ISS)與葛拉斯路易斯(Glass Lewis)——都建議股東否決此案,批評該薪酬方案,稱其「數額天文且缺乏合理性」且「過度依賴馬斯克個人影響力」,ISS 在報告中指出:「董事會已顯示出過度依賴馬斯克個人判斷,幾乎失去監督功能。」但最終決定權仍在股東手中。
此外,一個由工會與企業監督團體組成的聯盟近日也發起「奪回特斯拉」(Take Back Tesla)網站,公開反對這份薪酬方案,他們批評馬斯克,馬斯克近年涉入右翼政治、擁抱陰謀論,甚至藉由社群平台X放大極端言論,已對特斯拉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Public pension funds are significant shareholders in Tesla...That’s our money and we should tell the people who invest it for us that we want them to vote to hold Musk & Tesla Board members accountable.” #TakeBackTesla https://t.co/XKdoJTE5n2
有趣的是,這場薪酬爭議甚至引起了宗教界的注意。今年9月,教宗良十四世 (Pope Leo XIV)就針對馬斯克將成為「全球首位兆元富豪」一事發表評論,他說:「如果金錢成為唯一有價值的東西,那我們的社會就陷入大麻煩了。」對科技巨富與極端貧富差距的警示,提醒社會應該重新審視「成功」的定義。
馬斯克的「影響力焦慮」
面對這些反對聲音,馬斯克一如往常反擊,痛批ISS與Glass Lewis是「企業恐怖分子」(corporate terrorists),指責他們干涉公司治理、誤導股東,阻礙了創新與成長。
「我真的不太願意在這裡打造一支機器人大軍,卻因為 ISS 與 Glass Lewis 那些愚蠢的建議而被趕下台,他們根本完全不懂。」他相信特斯拉未來的價值在於人工智慧(AI)與人形機器人,而非單純造車。
上週,馬斯克在2025第3季財報會議中,直接舉「機器人大軍」為例表示:「如果我們正在打造這支機器人大軍(robot army),那我是否至少應該對它有強大的影響力?如果我沒有這樣的影響力,我不會感到安心。」這句話被外界視為,他暗示若自己失去足夠的票數支持或足夠控制權,他可能退出特斯拉。
對馬斯克而言,離開特斯拉同樣代價不小。他的淨資產幾乎有一半與特斯拉股價掛鉤,若他真的離開,市場對特斯拉的信心崩潰、股價暴跌,他的個人財富也將隨之縮水。
一場近兆美元的豪賭
根據Verge報導,許多分析師指出,特斯拉的挑戰遠不止馬斯克的薪酬問題。公司車款陣容老化,競爭對手持續推出更平價與創新的電動車;美國稅務補助即將取消,貿易關稅與歐洲市場壓力也在蠶食利潤。更關鍵的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仍無法完全兌現馬斯克多年來「全面自駕」的承諾。
【延伸閱讀】「我們特斯拉也很了不起!」馬斯克反對美國政府對中國電動車課100%關稅
特斯拉股東目前正進行線上投票,截止時間為美東時間11 月 5 日晚上 11 點 59 分,而公司年度股東大會將於 11 月 6 日舉行。
這場投票不只是關於一個天價數字,而是關於特斯拉的未來方向:是繼續押寶在馬斯克的個人願景與主導力之上,還是讓公司朝向更穩固、成熟、分權的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