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esla)股東正式通過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兆美元的薪酬方案,這是企業史上最大規模的獎勵計畫。
超過75%股東投票贊成,這意味著投資人再次選擇信任這位全球首富——以及他將特斯拉從電動車公司轉型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巨頭的願景。然而,這場勝利也引發新的疑問,當馬斯克握有如此權力與利益,誰能確保特斯拉的未來仍屬於股東,而非個人?
11月6日,在特斯拉(Tesla)位於美國德州奧斯汀(Austin, Texas)的超級工廠內,掌聲與機器人共舞聲中,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帶著笑容登上舞台——他的 1 兆美元薪酬方案,在特斯拉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正式過關。
Tesla Annual meeting starting now https://t.co/j1KHf3k6ch
這份史上最大企業薪酬案,以超過75%的贊成票獲得通過。馬斯克如今不僅是世界首富,也是特斯拉未來十年的靈魂與風險同時所在。
在舞台上,馬斯克高舉雙手,向股東宣告:
我們即將展開的不只是特斯拉未來的新篇章,
What we’re about to embark upon is not merely a new chapter of the future of Tesla,
而是一整本全新的書。
but a whole new book.
現場掌聲雷動,幾台「Optimus」機器人也在舞台上隨音樂起舞——這場象徵性的表演,正呼應他對特斯拉下一階段的構想。
從汽車公司,變成AI與機器人帝國
根據《華盛頓郵報》分析,這筆薪酬案反映了特斯拉將從傳統電動車製造商轉型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公司」的野心。馬斯克也表示,公司使命將從「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型」變為「實現可持續豐足(sustainable abundance)」。
馬斯克表示,公司將於明年4月啟動兩人座自駕計程車「Cybercab」的生產,並推出新一代電動跑車 Roadster。他同時暗示,特斯拉將需要建立一座「巨型晶片工廠」,以生產人工智慧晶片,甚至考慮與Intel合作。
史上最大薪酬案
這份薪酬獎勵方案不是簡單的「給錢」,而是綁著極具野心的「成就條件」。
根據《路透社》報導,這份薪酬案分為 12 個階段(tranches),每階段要滿足特定的市值增長(每增5千億美元)或營運目標(如交付2千萬輛車)才能解鎖。每達成一項業務與市值目標,馬斯克即可獲得 1% 的公司股份。如果所有目標皆達成,馬斯克未來可能獲得價值最高達 1 兆美元 的特斯拉股票獎勵(扣除原始股價後淨值約 8780 億美元),發放期為未來10年。他必須帶領特斯拉:
每年交付2000萬輛車
建立100萬輛無人駕駛車 (robotaxi) 車隊
銷售100萬台人形機器人
創造高達4000億美元的核心利潤
最終目標,是將特斯拉市值從當前約1.5兆美元推升至 8.5 兆美元。
但,儘管設有階段目標,但董事會對獎勵條款仍保留「酌情權」(board discretion)就算無法完全達標,馬斯克仍可能獲得數百億美元獎勵,這種制度安排強化了他在公司內的權力,也削弱了外界對特斯拉治理透明度的信任。
對世界首富而言,金錢或許只是其次——真正關鍵的是,這份薪酬案同時提升了他在公司內的表決權與控制力。
「沒有伊隆,公司會失去靈魂」
這次的投票,延續了特斯拉董事會主席丹霍姆(Robyn Denholm)在 10 月 28 日致股東信中的論述。她當時警告,若馬斯克未獲得此獎勵,可能離開公司,特斯拉將「失去靈魂」。
事實上,許多投資人對這份天文數字的薪酬計畫仍心存疑慮。包括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部分大股東投下反對票;代理投票顧問公司ISS與Glass Lewis則認為,這份計劃「過度昂貴且董事會失去獨立性」。
《華盛頓郵報》也指出「董事會酌情權」的風險:當公司表現好,CEO 拿到獎勵;當公司表現不好,董事會可能又會以「外部環境艱難」為理由,仍然發錢,。這也遭批評根本是「Heads I win, tails you lose」——馬斯克贏者通吃,股東承擔風險。
但多數股東仍選擇站在馬斯克這邊。分析師指出,特斯拉股價與公司價值早已與他的個人形象緊密綁定,若他出走,市場信心可能立即崩潰。
股東:支持馬斯克的夢想
特斯拉股東也同時批准三位董事續任,並通過讓所有董事會席次每年改選的提案。此外,也通過了讓特斯拉投資馬斯克旗下AI新創公司xAI的議案,儘管部分大型機構投資人選擇棄權。
朗克廣場顧問公司(Longacre Square Partners)的合夥人潔西卡・麥道格(Jessica McDougall)指出,這反映部分投資人對潛在利益衝突的憂慮——特斯拉與xAI之間的界線是否模糊?董事會是否能確保監督機制到位?她說:「市場希望董事會提供明確保證,確保馬斯克不會讓各家公司界線消失。」
公司從德拉瓦搬到德州,州法規範更有優勢?
有趣的是,馬斯克此次得以以約15%的持股參與投票,部分原因在於特斯拉已從 德拉瓦州(Delaware)遷冊至德州(Texas)。在德拉瓦州,法院曾推翻馬斯克的前一份薪酬案,理由是「董事會受到馬斯克不當影響」。遷冊後,這份新方案在法律上重新獲得認可,並最終由股東背書。
賈斯柏街顧問公司(Jasper Street Partners)執行長潔西卡・史崔恩(Jessica Strine)表示,通常這樣的結果在一般企業應觸發董事會重新審查,但在特斯拉,「現實上不太可能發生。」
投資人的賭注?信心與懷疑並存
扎克斯投資管理公司(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資組合經理布萊恩・穆爾貝瑞(Brian Mulberry)評論:「這份方案要求馬斯克在營收與獲利上達成極高門檻,理論上能讓股東受惠。但,特斯拉的成長是否足以抵銷股份稀釋?還是這只是給馬斯克他想要的控制權?」
另一派投資人則樂觀地將此視為「對遠見者的支持」。馬斯克的勝利,暫時也平息外界對他分心於SpaceX或xAI等事業的憂慮。
締造科技帝國的輝煌
在熱烈的股東大會尾聲,馬斯克笑著對觀眾說:「其他公司的股東會都像催眠秀,我們的則像派對——看看這一切,真是太瘋狂了。」
特斯拉的發展確實不像一般公司,這家企業的未來,綁在一個人的遠見與野心之上——他讓電動車改寫產業,也將AI與航太的發展向未來更推進一步。當馬斯克的權力與報酬同時達到史上最高,在特斯拉的未來,究竟誰才是主控者——公司、投資人,還是馬斯克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