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天體3I/Atlas真的變色了嗎?科學家:它只是變得更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文/ 王彥翔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神秘天體3I/ATLAS真的變了嗎?

於10月底通過近日點附近的3I/ATLAS彗星,儘管從地球上的觀測條件不佳,但因為其來自太陽系外星際天體的身分,依舊持續吸引大眾的目光。

近期一份有關3I/ATLAS彗星「變色」的消息,引發媒體及陰謀論者的關注。不過主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表示,他的研究並沒有證明彗星顏色發生改變。

這份獲得關注的研究是由美國羅威爾天文台博士後研究員張其騁等人,於10月28日投稿到arXiv上發表的預印本論文(註:尚未進行同儕審查的論文)。這份研究整理美國日地關係天文台(STEREO-A)、SOHO衛星及GOES-19衛星的觀測影像,並分析了2025年9月至10月期間3I/ATLAS彗星亮度的測量結果。

科學家:是變得更亮不是變色

結果顯示彗星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亮度增加速度極快,且顏色比日光色還要偏藍一些,與之前觀測到的彗星塵埃呈紅色的情況相反。許多媒體及部落客便以張其騁的研究宣稱彗星「多次變色」,甚至與非自然現象進行連結。

不過在美國天文新聞媒體Space.com向論文作者訪問後,張其騁明確表示相關報導的說法並不正確。 張其騁說:「我們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彗髮氣體的顏色發生了變化,研究結果只是表明彗髮氣體可能仍然存在,並且對整體亮度有顯著貢獻。」

慧髮成分決定亮度與顏色

根據美國天文學家弗雷德·惠普爾在1950年代提出著名的髒雪球模型,彗星是由含有岩石、塵埃碎片和凍結的氣體組成。當彗星接近太陽時,這些凍結氣體由固態重新氣化,在彗星周圍形成稱為「彗髮」的明亮暈狀構造,使彗星看起來呈現瀰散狀。當太陽風將這些氣體與噴出的塵土從彗核帶離時,彗星後頭便會形成一條長長的明亮尾巴,也就是彗尾。

張其騁的研究認為3I/ATLAS彗星的亮度增加,以及顏色與先前觀測不同,可能與彗髮中的雙碳分子、氨基揮發有關,使得彗星變得更亮且偏向藍綠色。換句話說,自從3I/ATLAS彗星接近太陽、溫度升高而能產生彗髮之後,顏色便一直維持藍綠色,並沒有外界宣稱的「多次」變色。

文章插圖

距離地球仍遙不可及

由於3I/ATLAS彗星通過近日點時,從地球觀察它恰好也來到與太陽相合的位置,只有少數火星周圍的探測器有機會捕捉到它的身影。11月時,3I/ATLAS彗星會出現在日出前的東方天空,仰角雖然會漸漸提升,但亮度也會自10等左右開始逐步變暗。

儘管3I/ATLAS彗星將在12月19日最接近地球,但屆時它與地球相距約2.7億公里(接近地球公轉軌道直徑),距離仍然相當遙遠,不利於一般業餘望遠鏡進行搜尋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