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做的巧克力
世界上沒有很多巧克力好看又好吃。同樣地,也沒有很多巧克力是由設計事務所生產出來的。著名的日本設計事務所nendo為了「巴黎家具家飾展」(Maison & Objet)做出了一盒巧克力。
在製作巧克力的背後,nendo希望去探索巧克力較不為人知的一面,也就是巧克力的「結構」。這盒限量生產的巧克力中共有九塊巧克力,它們的大小都一樣,都能裝進26立方毫米的格子中。
結構影響味蕾
nendo表示,雖然這些巧克力的原料一致,但是不同的結構會帶來不同的口感。
每一塊巧克力有獨一無二的結構,也有自己特殊的口感。其中有一塊看起來像由碳分子排列而成的布基球團。另一塊中間是空心的只留了四邊的骨架。視覺感最衝突的要屬長滿尖刺像個陷阱的巧克力。
名字就可見端倪
每塊巧克力以日文中描述不同結構的字彙命名,包括了「tubu-tubu」,「zara-zara」,「goro-goro」和「poki-poki」等。看著這些巧克力,你可以感受到哪一塊密度最大,哪一塊很脆弱。
這並不是nendo設計事務所首次設計食物。幾年前,他們做出了像水彩顏料包裝一樣的巧克力。更之前他們做出了一組巧克力鉛筆,讓巧克力的愛好者可以把巧克力「削」在甜點上。最近,nendo更和Häagen-Dazs合作,打造出了像小村莊的冰淇淋蛋糕。
造型決定吃法
這些令人驚豔的巧克力讓人們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甜點的的特性。
以士力架(Snickers)巧克力棒為例,它的外形很固定也很直接,一點也沒有野心就像諾基亞(Nokia)手機為人所知的「直立式」(candybar)外型。
還有奇巧(Kit-Kat)巧克力,被設計成可以用手一塊塊剝下來吃。當然還有M&Ms,一次就可以塞滿嘴。而脆條(Crunch bar)巧克力,一次就一大片讓你能小口小口地咬著吃。
如果有人要你去解釋這些點心間的差異,你可能馬上就想到成分不同。
這一塊是牛軋糖口味,這一塊裡面有堅果。但是,從更基本來看,這些點心可以用它們本身的結構和質地來區分。雖然它們可能長得不像星際四方體一樣炫,但它們也是獨一無二。下次站在販賣機前記得,你面對的不是一堆糖果,而是五花八門的造型。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nendo官網,照片在2015/01/22取得nendo的同意刊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