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巧克力 美味更美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江今葉 

比利時巧克力專賣店會將室溫設定在保存巧克力最佳的18°C,並讓巧克力的融化溫度設定在略高於體溫的38°C,就是希望客人在品嚐可可美味的同時,卻又能讓巧克力只融你口、不融你手。

文章插圖

歷史悠久 大街小巷瀰漫甜香

比利時有多愛巧克力?一份調查顯示,比利時人平均每年消耗10.7公斤的巧克力,超過五分之一的比利時人天天吃巧克力,96%的比利時家庭家中一定庫存巧克力。也因為比利時人對巧克力的熱愛,比利時不僅擁有超過2,000家大大小小的巧克力生產商,每年的生產量超過50萬噸,年銷售額超過20億歐元(約新台幣693億元)。

在比利時喝咖啡,店家還會貼心的附上一顆巧克力。一杯咖啡之後,配上一顆甜甜的巧克力,是最棒的享受。

深愛巧克力的比利時,不光大小巧克力店林立、每年定期舉辦吸引數萬人潮的巧克力展覽外,在布魯日與布魯塞爾還設有巧克力博物館,帶你從可可的種植、巧克力品質,深入瞭解巧克力的故事。

文章插圖

雖然可可是在1502年由西班牙冒險家哥倫布帶進歐洲,但當時的西班牙國王和皇后覺得可可太苦,毫無興趣,反而意外的讓曾經是西班牙屬地的比利時得到製作巧克力的食譜,並在殖民「剛果」—重要的可可產地後,將巧克力發揚光大。

比利時巧克力之所以能風靡全球,除了歷史淵源外,最重要在於比利時對巧克力製作的嚴格要求。即使到了21世紀、工業發展攀至顛峰的現在,許多比利時巧克力店家仍堅持使用傳統器具、手工製作,絕不妥協。

高規格把關品質 難防仿冒品傷美名

早在1884年比利時就對巧克力製造訂出規範。目前比利時聯邦政府仍規定,只有可可比重超過35%的巧克力才可以稱為巧克力,遠高於歐盟規定的25%與英國和愛爾蘭的20%;可可豆顆粒則必須小於20微米,遠比美國的30到35微米嚴苛,並同時要求不得使用植物油。不光是對內容物採取高標準,製作過程也嚴格要求,確保品質精良。

而巧克力專賣店也會將室溫設定在巧克力保存最佳的18℃,並讓巧克力的融化溫度設定在略高於體溫的38℃,就是希望客人在品嚐可可美味的同時,卻又能讓巧克力只融你口、不融你手。

文章插圖

不說你不知道,現在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夾心巧克力,可是比利時巧克力商發明的。這種內含果仁、堅果,外硬內軟,被稱為praline的巧克力,由擁有150年歷史的比利時巧克力老店紐豪斯(Neuhaus)在1912年所研發,他也是全球第一個捨棄早期的圓椎紙袋,改用紙盒包裝的巧克力製造商。

因為講究嚴謹的製造過程,對比利時巧克力製造商來說,巧克力已經不只是放入口中的甜點,而是藝術精品,每年總會有巧克力製作大賽,選拔新秀。許多知名巧克力品牌門市也會精心裝潢,因為賣的不光是一顆顆昂貴、精緻的巧克力,更是消費者對比利時巧克力品質的信賴。

不過,人怕出名,巧克力也是。因為比利時巧克力聞名全球,許多外國製品紛紛自稱來自比利時,但參差不齊的品質,嚴重傷害比利時巧克力王國的美名。為此,比利時巧克力工會正在積極遊說聯邦政府,要求必須在比利時製造的巧克力才能冠上「比利時巧克力」的招牌,以此反制仿冒商品,確保比利時巧克力聲譽。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