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音樂不要聽超過1小時

運動、上班、搭捷運,許多人喜歡在這些時候戴上耳機沉浸在音樂裡,暫時忘掉外面的世界,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為了你的耳朵好,聽音樂一天最好不要超過 1小時。

文章插圖

1天不要聽超過 1小時

根據BBC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為了保護耳朵的聽力,一天聽音樂最好不要超過 1小時。

一份世衛組織的報告指出,有 11億名青少年聽音樂「聽太多、音量開太大聲」,導致他們處在會有永久性聽力損傷的風險。

音樂播放器、演唱會、酒吧播放的音樂更是對聽力造成「嚴重威脅」。

4300萬人耳朵有問題

經過世衛組織的統計,年紀在 12-35歲之間的人總共有 4,300萬人有聽力受損的問題,而且情況正逐漸變嚴重。

在12-35歲這個年齡層,又生長在富有的中產國家的人之中,有半數暴露在音樂播放器播出的危險程度音量裡,另外有 40%的人暴露在夜店、酒吧的高度危險音量中。

美國聽力受損的青少年在 1994年時只有 3.5%,到了 2006年的時候已經上升到 5.3%。

文章插圖

容易忽略的小問題

世衛組織傷害預防管理司司長克魯格博士(Etienne Krug)向BBC表示:「我們正試著提醒大家注意到一個比較不受注意的議題,這個問題有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法來預防。」

報告中指出:「保持低音量是很重要的,還有少用音樂播放器,一天不要用超過 1小時,同樣可以大大降低噪音帶來的傷害。」

警報器不能聽超過 9秒

聲音越大聲,就會越快對耳朵造成傷害,WHO做了一個列表告訴你各種聲音有多大聲,並建議你安全的聆聽時間:

  • 85分貝:車子裡的聲音;不要聽超過 8小時
  • 90分貝:割草機的聲音;不要聽超過 2.5小時
  • 95分貝:一般機車的聲音;不要聽超過 47分鐘
  • 100分貝:汽車喇叭、地鐵;不要聽超過 15分鐘
  • 105分貝:MP3開到最大聲的音量;不要聽超過 4分鐘
  • 115分貝:喧鬧的搖滾樂演唱會;不要聽超過 28秒
  • 120分貝:長喇叭巫巫茲拉(註1)、警報器;不要聽超過 9秒

註1:巫巫茲拉是種長約 1公尺的長喇叭,南非球迷在看球賽的時候常拿來吹奏,吹出來的聲音類似大象。巫巫茲拉因為聲音可能會對聽力造成永久性傷害,使得使用上有爭議性。

文章插圖

音樂要開多大聲才對?

那麼,聽音樂的時候要開多大聲才不會傷害耳朵呢?

世衛組織提出了一個大略的原則,建議在聽音樂的時候,將音樂維持在最大音量的 60%。

如果在搭飛機或是火車的時候,想要擋掉惱人的噪音,抗噪耳機會是你的好幫手,它可以幫你擋掉周圍的噪音,讓你用比較小的音量聽音樂。

世衛組織也建議,在吵鬧的地方時應該帶著耳塞,聽音樂聽一段時間要休息一下,在現場欣賞樂團表演的時候應該要遠離擴音器。

但如果要避開聲音,那參加演唱會還有什麼樂趣?

克魯格博士說:「我們了解這會很掙扎,就像喝酒一樣,很多跟享樂有關的風險因子都不太容易改變,但我們必須要讓大家注意到這件事。」

文章插圖

夜店要提供免費耳塞

世衛組織提到,除了個人要對自己的耳朵負責,政府跟耳機製造商也有責任一起保護大眾的耳朵。

例如,夜店應該提供休息室或是免費耳塞給客人;耳機製造商應該要對音量設下限制,不要讓人聽到太大聲的音樂;政府也應制定更嚴格的法規。

小心!音樂太大聲會耳鳴

「幫助聽障」慈善組織(Action on Hearing Loss)的執行長貝克爾(Paul Breckell)說:「在聽很大聲的音樂時,音量每增加 3分貝,聽音樂的時間就應該要跟著減少一半。舉例來說,聲音有 88分貝時,安全的聆聽時間是 4小時;聲音提高到 91分貝時,只能聽 2小時,以此類推。」

貝克爾呼籲音樂愛好人仔細想一下,長期用播放器聽超過 85分貝的音樂時會帶來的潛在隱憂,他指出如果聽太多的話可能會引起耳鳴、聽力問題。

另外,貝克爾也提到,一個好的抗噪耳機可以在聽覺上帶來很大的不同。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